久病不愈的慢性病人中,有3——5成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统计数据表明,超过九成的患者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而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非精神科医生忽视了病人可能除了“身病”之外还有“心病”。
今年6月,62岁的李先生因头昏、双下肢乏力入住某三级医院,当时诊断为“脑梗死”、“器质性精神障碍”。经治疗,患者病情控制不好,更为严重的是胡言乱语,出现明显精神及行为异常。患者家属经过多方打听,找到心身科主任白汉平。经过半个多月治疗,患者精神状况明显改善,血糖高、电解质紊乱也逐渐控制。看着病人一天天好转,患者家属感激不尽。白汉平欣慰地说:“精神科与综合科协同合作可以解决躯体疾病所引发的精神问题。”
专家介绍,在现代社会,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缺乏病已经不再是威胁生命的主要疾病,它们在“疾病谱”和“死因谱”中所占的地位已不重要。相形之下,与心理性、社会性因素有关的疾病却显著增高,以排名前三位的死因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为例,都包含有心理紧张、吸烟、环境污染等心理、社会因素在内。
而为什么精神疾病容易被忽视呢?一方面,精神病患者由于病程长,往往伴有多种其他躯体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外伤、肿瘤等,精神病专科医院对此治疗有一定局限;另一方面,由于患者自己不一定能确定应该看什么医生,加上精神疾病的“标签”作用,以及精神疾病本身表现的不典型性,而使大量的精神障碍病人涌入医院的非精神科。由此导致的后果是,那些久患身体疾病而同时伴有抑郁焦虑的病人,未能得到及时识别和有效治疗。
患病越重的人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越大,比如癌症、恶性肿瘤等。因为病情的恶化导致心情更加抑郁成疾,甚至有些患者就会萌生放弃治疗的悲观态度;此外,患有一些慢性病的人也比较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长期饱受疾病的煎熬,大笔的医疗费用的压力造成患者内心压力。所以心理治疗不容忽视。
目前临床各科的不少医生不懂得躯体疾病合并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治,甚至不能识别一些简单的心身疾病,大部分医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注重解决躯体疾病,患者受到的服务支离破碎,很多医患**、医患关系冲突由此产生。建议培训临床医生对患者疾病治疗的同时与其合并的精神心理疾病有系统的认识,这样才能更好地识别其精神心理疾病,从而反馈给上级医生,配合心理咨询师、医生等制定更好的诊治计划和院外保健计划,更有助于患者病痛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