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内分泌科医学进展 > 贾伟平:糖尿病防控之路在何方?

贾伟平:糖尿病防控之路在何方?

2015-05-20 22:06 阅读:1193 来源:医学界 作者:林* 责任编辑:林夕
[导读] 当下中国糖尿病流行形势严峻,其防控管理措施亟待规范与完善。作为临床医生该如何助力糖尿病防控管理,在《中华医学杂志》100周年学术报告会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院长贾伟平教授做了题为《糖尿病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学术报告,其中分享了对

    当下中国糖尿病流行形势严峻,其防控管理措施亟待规范与完善。作为临床医生该如何助力糖尿病防控管理,在《中华医学杂志》100周年学术报告会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院长贾伟平教授做了题为《糖尿病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学术报告,其中分享了对糖尿病防控的一些看法。

    糖尿病防控现状

    今年WHO***慢病控制的9项全球共同目标,拟于2025年实现。其中3项目标与糖尿病相关,分别是:因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死亡率降低25%;阻止糖尿病和肥胖病继续增加;至少50%的适宜人群接受药物治疗和控制来预防心脏疾病和卒中的发生,特别是血糖控制。这一防控目标基于糖尿病已成为世界几大流行病之一,同时措施与行为的分离也导致糖尿病一系列并发症对患者造成进一步损伤。

    就中国而言,早在1979年开展的第一次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糖尿病患病率仅为1.2%.30年后,这一比例竟上升了8倍,高达9.7%.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约为2.46亿,而中国有近1亿糖尿病患者,稳居世界前列。贾伟平教授将中国防控糖尿病对世界所做的贡献戏称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糖尿病尤为如此”.由此可见,中国糖尿病的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糖尿病防控面临的三大问题

    目前中国糖尿病防控面临以下三大问题:首先,对于基础研究,我们需要深挖根源,即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关注中国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其次,对于临床研究,即防止手段而言,我们要从糖尿病的基础认识中精准地找出可用于临床转化的课题;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我们如何在实际人群的防控中得到最大的确证。这其中存在着技术、政策、管理和人才资质等方面的难点。

    我国学者在糖尿病防控中的探索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第一人民医院胡远峰教授便开始尝试用胰岛移植的方式来治疗1型糖尿病;随后,上海瑞金医院许曼音教授以及北大一院施曼珠教授发明“馒头餐”试验以发现隐匿性糖尿病。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项坤三教授因其在糖尿病基因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称号。由此可见,我国糖尿病领域的诸多前辈为中国防控糖尿病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也越来越多体会到,许多国外指南标准与我国临床现状并不相符,这一现象正是呼吁我国临床医生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来解决临床发现的种种问题。贾伟平教授所在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于2007年至2013年期间共发表500余篇文献,95%以上源于临床研究,其中关于腹型肥胖诊断标准的确定以及遗传易感性的人种差异等研究成果备受瞩目。前者制定了适用于中国人的腹型肥胖诊断标准并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成人超重和肥胖判定标准》;后者原创性发现中国2型糖尿病新易感基因,构建出中国人群2型糖尿病(各种病因所引起的血糖升高的临床综合征)易感位点图谱,为当前所热捧的“精准医疗”打下了坚实基础。贾伟平教授表示,若能通过基因、蛋白组学等生物学研究将患者归类,并对其进行个体化治疗,将大幅提升治疗效果。

    糖尿病防控的愿景

    糖尿病的病因或许存在于从母体子宫内环境到成年乃至年龄老化之后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加之目前中国已有的巨大规模糖尿病患者,如何对其施行有效的防止措施,如何运用信息化平台和可穿戴设备来进行糖尿病防控,这些都有待解决。贾伟平教授呼吁广大的临床医生在了解糖尿病防控现状的前提下,完善包括糖尿病在内的慢病管理,及时给予患者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干预,让WHO提出的2025年慢病控制目标成为现实。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