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事实说话,谁也不能“绑架”谁》
“脑子进水”的到底是谁
“急诊病人如在门诊病历添(填)写,那一定是脑子进水了”.这句由医生写在门诊病历上的话,一经微博图片披露,立刻在网友中炸开了锅。据媒体报道,邢女士1岁多的儿子因烫伤入院治疗,2月份办理了出院手续。后来因为报销程序需出具病历本,邢女士便来到门诊科室。门诊医生告诉她按照规定要先找急诊医生索要急诊证明,随后门诊医生才能填写病历。邢女士找到急诊医生要求填写病历,几番沟通下来,竟得到了“脑子进水”的答复。
在医患关系如履薄冰的当下,病历上的白纸黑字立即引发了蝴蝶效应。网友“艾玛真难”劈头盖脸地说:“责任感呢?医德呢?记得去医院看病时,多问两句医生就不耐烦。”“来自天使之城”也很纳闷:“这位医生是脑子进水了么?这种话能写在病历本上吗?”舆论压力下,3月10日,当事医生发布声明,试图还原事情的真相:患者家属再三表示如不填写门诊病历,会计则不能报销医药费,他写下这句话是想让家属拿给会计看,并妥善处理。事实真相似乎有了眉目,大家如茅塞顿开,就像“白衣咸饭”说的,“如果没有医生的自述,我一定会疑惑于医生怎么会在病历本上写下这样的文字。”
“人们总是习惯从有利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事情,这样的报道让人既感无辜也感无奈。”“虽然不该用门诊病历本写急诊病历,医生也可以不写,但写下那句话不妥。”网友的评论各执一词。但不管怎么样,如同“夙堇加二妮”说的,“无前因、无细节,就这么断章取义肯定不对”.
急诊要不要配视频记录仪
当视频记录仪出现在急诊室里,医患双方都作何感想?3月8日,山东齐鲁石化医院集团中心医院给急诊科医生配备的视频记录仪启用,这在山东省尚属首例。这一执法部门的专用装备陡然走进医院,能记录下什么,又能改变些什么?
“冬日的阳光70后”说:“医院急诊科经常遭受酒后滋事等情况,甚至发生医护人员被打的情况,配备视频记录仪可以减少行医风险,同时起到监督作用,规范医护人员的行为,保护病人的合法权益。”“心存一人处”也说:“很好,这对医生和病人来说是双向保障。”“找寻安东尼的不二”简直有点羡慕:“神器!厉害!我们医院啥时候也能有这装备啊?”患方的态度则不尽相同。“机械师Andy”说:“个别医生态度真的是很差,建议医院所有诊室都安装*。”“懒系魔侣的吉吉”则提出:“医生可以不紧张,患者也不紧张?*对着你,你的脉乱不乱?”“铭铭748”的顾虑也不无道理:“医生对患者进行拍摄,会不会侵犯患者隐私?”
必须承认的是,视频记录仪的出现“对医闹是一种震慑,对医方是一种督促,对患者是一种保护”,“真要有事发生,大家用事实说话、用影像说话,谁也不能‘绑架’谁!”但如何将记录仪用好、让留下来的影像记录发挥正向作用、实现更多的医患平等和互利,则是我们应该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来源:健康报;作者:余运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