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护士核对患者姓名遭殴打 医护人员成情绪宣泄对象

护士核对患者姓名遭殴打 医护人员成情绪宣泄对象

2013-11-20 15:40 阅读:2394 来源:北国网-半岛晨报 责任编辑:陈敬业
[导读] 综合就医者和现场医务人员记者得知,此事或因护士向就医者核对名字有关。一位患者告诉记者,当时采血护士向男子询问名字,但是男子显然有些不太冷静,反问“检查单上不是有吗?”护士对此显然很委屈,她们表示口头核对采血者的名字,是为了避免因为患者拿

    综合就医者和现场医务人员记者得知,此事或因护士向就医者核对名字有关。一位患者告诉记者,当时采血护士向男子询问名字,但是男子显然有些不太冷静,反问“检查单上不是有吗?”护士对此显然很委屈,她们表示口头核对采血者的名字,是为了避免因为患者拿错单子造成检查单的名字与患者本人不一致,本意是为了对患者负责。但是这位患者显然不理解,甚至歪曲。情绪颇为激动,采血尚未开始气氛就紧张起来。

    近期“医患”问题事件不断。18日,大连市一名护士因核对患者名字遭到一飞脚。在记者联系走访的市多家医院的医患冲突中,急诊室儿科妇科发生的频率最高。

    突发事件

    护士之间交流引来一脚


    18日9时30分,一起医患冲突正在大连市一家三甲级医院上演,就医者是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他叫骂着追进门诊采血室工作区内,一脚踹向躲在角落里的一名护士。

    记者赶到现场时,双方都已去了派出所,原本整洁的采血室内,消毒柜被推翻在地,输液车也瘸了腿,甚至一块玻璃隔断掉了下来,框架变形扭曲。

    说起当时的情况,就医者和医务人员显然还没有从惊慌中缓过神儿来,一位工作人员直接感叹:听说过急诊室医护人员被打骂的事,现在都打到采血室来了。

    综合就医者和现场医务人员记者得知,此事或因护士向就医者核对名字有关。一位患者告诉记者,当时采血护士向男子询问名字,但是男子显然有些不太冷静,反问“检查单上不是有吗?”护士对此显然很委屈,她们表示口头核对采血者的名字,是为了避免因为患者拿错单子造成检查单的名字与患者本人不一致,本意是为了对患者负责。但是这位患者显然不理解,甚至歪曲。情绪颇为激动,采血尚未开始气氛就紧张起来。

    此时刚刚从卫生间回来的护士李某听到争吵后问“怎么了”,男子又质问道“关你什么事儿”.

    待男子终于抽完血离开,护士李某与同事交流起刚才的不快,并肯定“应该核对名字”,在李某看来,尤其像这位患者名字中有“丹”这样男性女性通用的字,更应该谨慎一些。

    然而刚走不远的男患者不知是不是又误解了,突然返回,不由分说叫骂着冲进工作区踹了李某一脚。

    医患冲突

    急诊室儿科妇科成重灾区


    “别提了,现在医护人员被打的事儿特别多。”大连医科大学医务部一名医务人员感叹道。

    采访中这名医务人员告诉记者,以前很多患者的依从性非常好,现在有些患者来看病时,一开始就抱着敌对的情绪,稍有不满意,就可能吵起来,严重的甚至可能动起手来。这种情况在急诊室、儿科、妇科发生的频率最高。

    记者了解到,就在这个月初,附属二院的一名护士也被打了,原因是她给一名就医儿童采血时,第一次没有抽出来,她赶紧向家长赔礼道歉,第二次就抽出来了,但是完事儿后家长两个大嘴巴子就打在了护士的脸上。**者最终被行政拘留。“如果说医患**,只是医患矛盾的一个表现,那么像这样的医患冲突,真的称不上**,但是反映出来的则是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冷漠和不信任,这更让医院感到压力大。”这名医务人员说。

    据一位长期驻院民警介绍,日常工作中,他也经常对一些患者和医生间发生的争执事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总结,结果发现其中大都是由于一些误会引发的。比如有患者反应医生出诊时拖拖拉拉甚至不顾患者而在诊室内闲聊,经过调查发现,患者所认为的闲聊实际上是医生在向另外的患者询问病情和病史,前来看病的患者往往心情不好、情绪急躁,而这样的情形下,一旦产生不满很容易升级成暴力事件。

    这位民警呼吁医患之间多加沟通,加深了解,增进互信,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矛盾增多升级。患者如果在就医过程中发现医护人员存在不规范,应当通过正规途径寻求诉求。

    打骂之外

    医护人员成情绪宣泄对象


    “被打被骂,简直无法想象。”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于医患冲突,急诊室医护人员的反应最大。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急诊室的一位外科医生告诉记者,作为急诊科的大夫,因为突发事件多,工作节奏快,情绪本来就焦躁,但是当患者或家属不满意张口就辱骂时,为了稳定自己的情绪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还得忍着,长期下来身心俱疲。

    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医务人员经常被当做情绪宣泄的对象。这位急诊大夫告诉记者,在辱骂甚至是殴打医护人员的患者或家属当中,有人喝酒失去了理智,或是酒后被人打了,到医院后就把气撒到医生的头上,没有办法和患者讲道理。

    就在这个月13日,120急救车将一名车祸受伤的男子送到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陪同他前来的还有另一名男子,两人都是浑身酒气。到了医院后,那名受伤男子不仅不配合治疗,还躺在地上满地打滚,撕扯医护人员,甚至将担架床扔了出去。

    当民警赶到两人酒醒后,表示对当时的举动非常后悔,这让医护人员颇为无语。

    追问

    医疗**重灾区在哪?


    “不难发现,三级医院、地区性中心医院成医疗**重灾区。”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邓利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

    由于这类医院诊疗量大、疑难险症多,一旦治疗效果与患者预期不符,容易出现矛盾;还有一些患者排两三个小时队,医生三五分钟就打发了,心存不满,却没看到有些医生一天看几十个号,连水都不敢喝!与此同时,误诊误操作、诊疗费用高、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差等原因也是“***”.

    安保措施可否“治本”?

    据了解,本市大医院基本都设立警务室,今年甘井子**分局更在全区2、3级医疗机构内,建立了6家警务工作室,派出12名专职民警进驻,维护医院内部及周边治安秩序、调处医患**。但安保警力入院究竟有多大作用?采访中一医院保卫科负责人表示,加强安保是好事,但并不愿意看到今后的医患关系一开始就建立在对立、紧张的基础上。“就像有些患者一进医院就拿着一个录像机、手机摄像来就诊,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心态又如何?希望医患之间建立起一种真正互相理解、包容的关系。”

    数字

    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统计,自2002年9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中国医疗**的发生率平均每年上升22.9%.据医疗行业的一项调查显示,2012年,中国每所医院年平均发生暴力伤医事件约27次。记者了解到,鉴于接连发生的伤医事件,上月,国家卫计委联合**部紧急发布《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医院要按照不低于在岗医务人员总数3%或20张病床1名保安的标准配备。

    国外如何避免医患冲突

    美国

    医院大门必须装备金属探测器,以避免凶器入内,安装报警钮

    设置紧急员工避险房间

    医院有严格的门禁制度,对有暴力记录的患者限制进入

    加拿大

    专科医生负治疗责任却不与患者直接接触

    在非手术轮候时间医生一般不在医院,减少摩擦

    医院和医生本身只有处方权没有售药权,隔绝金钱往来

    英国

    医生与医院是雇佣关系,如果因为医生的诊疗导致病人受伤害,医生必须直接承担法律责任

    设立MPS医师组织,帮助医生处理病人的投诉

    日本

    医院有预约制度

    医院设立“患者服务至上委员会”,为患者提供各种生活供需品、指派护工人员、接待投诉、聆听烦恼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