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肿瘤科医学进展 > 绘制癌症家族图谱 有助开发癌症靶向疗法

绘制癌症家族图谱 有助开发癌症靶向疗法

2013-11-20 09:48 阅读:1861 来源:爱爱医 作者:道**然 责任编辑:道法自然
[导读]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Genome Research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伦敦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方法可以对单一癌细胞进行DNA指纹图谱的鉴别,从而为揭开癌症遗传多样性提供一定的思路。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Genome Research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伦敦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方法可以对单一癌细胞进行DNA指纹图谱的鉴别,从而为揭开癌症遗传多样性提供一定的思路。

    这项新型技术可以鉴别出肿瘤变异引发的突变,随后研究者使用电脑软件对癌症的家族图谱进行绘制;目前研究者对三位白血病患者进行测血研究,鉴别出了存在于 成千上万个癌细胞中的一组突变,随后研究者在许多单一癌症细胞中检测了每一种突变,目的在于确定其遗传指纹进而将其置于癌症的家族树中。
 


    肿瘤细胞可以随着进化不断生长,这样癌细胞就可以生成更有利的突变,随后将利于其存活以及增殖,进而产生一系列突变的细胞。目前的癌症靶向疗法主要是针对攻击突变的分子而设计的,但是一旦靶向突变生成了进化分支便会导致靶向疗法的失败。本文这项新型技术就是使用软件来对癌症细胞的突变率来进行分类,以此来作为绘制癌症进化树的基础。


    研究者Mel Greaves表示,我们这项研究揭示了癌细胞突变分配形成分支模式的机制,而癌症进化树的建立或许可以帮助解释为何恶性癌症复发率如此之高。近年来,耐 药性癌细胞的进化或许是靶向疗法遇到的一个最大的难题,如果我们可以理解其发生耐药的机制,那么对于我们开发适合的靶向性疗法将非常有帮助。

    最后研究者表示,单一细胞的基因组学研究是未来癌症研究的重点,其可以帮助我们***癌症突变的顺序及时间,这将为我们理解癌症突变、耐药的机制提供很好的思路。(生物谷Bioon.com)

    分析:少数癌症有明确遗传因素,但多数仅有易感性

    到底癌症会不会遗传?无锡市名医、无锡医管中心首席医师、无锡四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华东在肿瘤研究领域颇有建树。他告诉记者,虽然现实中的确存在肿瘤家族聚集现象,但到目前为止,明确遗传因素的癌仅有少数。如有部分患者有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本身不是癌,但是这个病到40岁左右,无一例外会发展为肠癌。还有就是非息肉病性结肠癌,明确有遗传因素。此外,有的患者体内有BRCA1、BRCA2癌基因,这与乳腺癌、卵巢癌的遗传性相关。但总体来说,这种明确遗传因素的癌只占了很小一部分比例,大多数癌症都是散发性的,其遗传性缺乏确凿证据。

    华东表示,即便存在肿瘤家族聚集现象也并不等同于遗传,所谓的遗传其实指的是肿瘤的易感性,也就是说,有此类遗传因子的人比正常人更容易患肿瘤。而有的家族聚集现象,实际上是家庭成员共同不良生活方式作用的结果,没有血缘关系的夫妻也会同患癌症,其原因与他们长期以来生活方式相同不无关系。

    提醒:人人都有癌基因,只要不打开“开关”就不会得癌

    专家们都表示,其实人人都有癌基因,但不一定人人都会得癌。华东介绍,在正常情况下,癌基因是失活的、沉默的,抑癌基因是活跃的,即便一个个体有易感性,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处于平衡,人体组织细胞按照正常的成长凋亡程序,也不会变成肿瘤细胞。而只有在外因的作用下,癌基因才会活化而导致一系列细胞不受调控地增殖,这就形成了癌症。

    尤建良形象地说,引起癌症突变的“开关”,就是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和外界因素**。如果不打开这个“开关”,就不会得癌。但人是有个体差异的,有的人身体素质好,“开关”不容易打开,有的人抵抗力差,“开关”就容易打开。

    支招:没必要恐慌,四条防癌“金科玉律”要遵守

    华东说,养成良好的饮食、运动习惯,保持乐观的心态,远离致癌物和促癌物,提前筛查癌前可疑病变或定期体检,这四条都是有效预防癌症的手段。这些防癌的“金科玉律”,不仅对有肿瘤聚集家族史的人群有用,在癌症高发的当下,对普通人也都适用。

    对于有家族聚集现象的癌患,平时就更要做有心人。如家族中,上一辈有患乳腺癌的,女儿最好从35岁后就要每年定期做一次乳腺健康检查,平时要有意识地进行**自检,发现**内有肿块并且质地较硬、活动度不好、触摸不疼痛时,就要早到医院就诊。家族中有患肠癌的,50岁以上要定期做肠镜检查。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