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众多,“有钱就能看好病”的“医学万能”舆论氛围正是其中一个。事实上,医学并非万能,医生是人不是神,在大专家大医院的世界里常常也充满着无奈。不过那些曾经消逝的生命,或许当时不能挽救,但却激励医生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寻,为更多的生命带去活着的希望!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医学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成为一门相对完善和精细的自然学科。然而人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有机体,我们对它的认识还远远没有到达终点,有相当一部分的疾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搞清楚,因而也很难完全治愈。
“作为医生,我给自己只能打20分。为什么?有三分之一的病医生无能为力,有三分之一的病是病人自己好的,医学只能解决三分之一的病。而这三分之一的病,我也不可能解决那么多。所以,能打20分就很不错了。”这是**总医院病理科医生纪小龙从医多年的感慨。
此外,还需看到,治疗不仅是医院和医生的事,患者也占据重要一环。患者自身健康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等,还有来自患者周边的“熟识和经验的力量”也很重要,有效的医疗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
许多医生常常困惑:那些完全符合常规且通常有效的治疗为什么在某些个体中都不起作用?医学不是万能,总会受到技术与知识等各方面的限制。但医生仍需要不断探索与学习,在能力范围之内将治疗疾病做到最好,不断去攻克此前无法挽救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