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医改之后 给大伙来一份“说明书”

医改之后 给大伙来一份“说明书”

2016-03-19 20:50 阅读:650 来源: 法制晚报(北京) 责任编辑:谢嘉
[导读] 从**总理《**工作报告》写入三医联动,到两会代表委员对医疗改革的热烈讨论,再到《北京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公布,明确所有在京公立医院实施医药分开一系列的信号都在说明,医疗改革已经越来越近了,人们看病拿药的规则,将有许多大的改变

    从**总理《**工作报告》写入“三医联动”,到两会代表委员对医疗改革的热烈讨论,再到《北京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公布,明确所有在京公立医院实施医药分开……一系列的信号都在说明,医疗改革已经越来越近了,人们看病拿药的“规则”,将有许多大的改变。

    拿挂号来说,网上挂号、电话挂号和使用APP挂号,可能会在今后成为主流。挂好号再去医院,会节省人们大量时间,也会压缩票贩子的“生存空间”;再比如,人得了慢性病,可能会先去社区医院就诊、拿药、检查,病情如果不能好转,则由社区医生联系大医院的医生,再去三甲医院;还有,医生开了药方,未必就在医院拿药,病人可以凭处方去其他医院或者药店买药……诸如此类。

    改革是为了更有效率地利用医疗资源,解决看病贵、看病难,让医药分开,让医院和患者都减轻负担。其中很多内容,都涉及“看病取药程序”的变化,这种变化涉及患者就诊的方方面面,涵盖很广。

    程序上的变化,适应起来是要有个过程的。尤其是对老年患者、外地患者以及不常去医院的患者来说,会有一定程度的“陌生感”.所以,在医改方案最终确定之后,应该由医院写出一份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说明书,确切地、权威地告诉大家,现在在本院看病,应该走什么样的程序,守什么样的规则,怎样挂号与拿药,如何才能以最快的方式解决问题。

    这份说明书应该挂在网上,应该放在医院最醒目的地方,也应该尽可能广泛地散发到患者的手中。这样,可以减少医院在改革中付出的人力成本,避免大量口舌;也可以方便患者,避免患者白跑路、多跑路。毕竟,改革的目的还是方便患者,不该让患者再有不必要的付出。

    写这样一份说明书,其实并不容易。因为说明书里包含的不仅是指引,还有承诺。举个例子,如果建议患者使用APP挂号,那么医院自己的APP是不是好用呢?有没有日常维护?能不能让人方便地下载、使用、支付?有些医院的APP,自我介绍、夸耀的成分比较多,但使用入口却很难找。如果不解决这个技术问题,那么医改的目的就不那么好实现,效果也会打折扣。

    再举个例子,如果基层的社区医院将转诊一名病人,那么病人在社区医院所做的一系列检查结果,是不是能得到大医院的承认?三甲医院的医生,是否能通过网络看到病人的诊疗过程?不要小看这个环节,因为重复检查,最为费钱、耗时,往往给病人带来沉重的负担,也会让医保重复支出。

    另外,社区医院的医生如何向三甲医院约诊,能约到什么样的医生,也需要有明确的程序,程序明确,既能给患者一个交待,也可以避免这之中的猫腻与寻租。

    同样,在拿药的过程中,也该有简明的程序。如果病人选择在其他地方买药,那么如何纳入医保,就该有所说明。当然,外地患者的诊疗、买药进入医保,则依赖于全国范围内的医保联动,这可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所以说,医改要成功,不仅仅是下决心那么简单,还需要医疗系统内部努力提高服务意识和硬件水平。

    由于各地条件不同,医改很难齐头并进。北京医疗资源相对集中,医改当尖兵是必然。所以,北京的医院的这份“医改说明书”就显得格外重要。它要顾及很多不同情况,还要简明,肯定会饱含“学问”,将来可能在别的地方当样本。现在到医改全面落实,还要大半年的时间,所以一定要有紧迫感,好好琢磨。这份“说明书”,应当当成大事来办。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