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7日,北京大学卒中论坛第30次学术会议在北京的湖南大厦10楼湖南厅B厅隆重召开。北京大学卒中论坛由北京大学卒中论坛组织委员会、北京脑血管病防止协会、中华医学会北京神经病学分会主办,一年四次,本次的主题为“卒中后认知,在探索中前行”.
中国人民**总医院神经内科王鲁宁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樊东升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病理科卢德宏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神经内科毕齐教授分别主持了论坛的上半场和下半场。北京同仁医院王佳伟教授、北京朝阳医院胡文立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时晶教授、海淀医院于逢春等多位专家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本次论坛。
虽然流行病学研究受到诊断不确定的限制,但卒中增加痴呆的危险性和血管性痴呆的病死率显著高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结论已经成为专家共识。统计显示,急性卒中患者有1/6发展成痴呆,卒中后一年仍有68.7%的患者存在认知障碍,1-2个腔隙性梗死灶就可以使血管性痴呆风险增加近20倍。研究显示,认知障碍直接影响脑血管病的康复,目前对于认知障碍的研究已成为脑卒中研究中的重点。
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系章京教授和东直门医院脑病科田金洲教授分别带来“脑血管病变与老年痴呆”和“血管性认知损害诊断标准及其认知损害的评价”的精彩报告。最后李小刚教授分享了一个病例,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本次论坛获得圆满成功。
让我们首先从抗血小板疗法来进行讨论。毫无疑问的是,阿司匹林对于卒中的二级预...[详细]
研究者正在尝试使用一种有力的影像学检查工具,对难以寻觅的癫痫病灶进行定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