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人民日报:伤医者该不该被“拉黑”?

人民日报:伤医者该不该被“拉黑”?

2014-09-19 16:21 阅读:1441 来源:医脉通 责任编辑:李思杰
[导读] ●如果医生随意采取***性惩罚选择性治疗,把自己不喜欢的患者拉黑,无疑会加剧医患对立情绪,使本已纠结的医患关系形成死结 不久前,上海一名女子带着5岁的女儿到医院看病,在未挂号的情况下,冲进诊室要求优先治疗,遭到值班医生拒绝,女子在争执中将医生抓

    ●如果医生随意采取“***性惩罚”“选择性治疗”,把自己不喜欢的患者“拉黑”,无疑会加剧医患对立情绪,使本已纠结的医患关系形成“死结”

    不久前,上海一名女子带着5岁的女儿到医院看病,在未挂号的情况下,冲进诊室要求优先治疗,遭到值班医生拒绝,女子在争执中将医生抓伤。事后,科主任在微信上发表声明:“年轻医生需要在应有的尊敬下工作;我的科室将不再为该女子的孩子提供继续治疗,直到此事得到合理、公正和满意的解决”.这一声明引起网友热议,被称为“***性拒诊”.此后,湖南等地相继有医生发表声明,称拒绝为伤医者提供诊疗服务,有的甚至呼吁将伤医者列入“黑名单”.

    医生希望在安静而有尊严的环境下工作,这样的要求并不过分。我国大医院人满为患,喧闹如集市,医生长期超负荷工作,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而挂号看病,本是医患之间的“契约”,其目的是保障患者有序就医。如果患者违背“契约”,随意闯入诊室,并要求优先就诊,不仅影响医生的情绪,而且影响其他患者就诊。尤其是当医生受到暴力威胁或伤害时,医患双方已经失去了基本的信任,医生很难再平心静气地看病,即便暂停出诊,也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当**平息之后,医生并没有选择患者的权利,更没有把患者“拉黑”的权利,这是由医学的本质决定的。医生不得拒绝治疗患者,既是法律要求,也是道德底线。因此,我们宁愿相信所谓的“拒诊声明”,只是一种“姿态性表达”,而非真实的诉求。当一名患者生命垂危时,无论贫富贵贱,有罪或者无罪,在医生面前都是平等的生命,都应得到及时救治。因为生命价值高于一切,不管医生内心有多少委屈,见死不救或者选择性救治,都是违背医学伦理的。可见,“***性拒诊”既不合情也不合法。

    也许有人说,医患之间是平等的。患者虽然是弱势群体,但如果犯错不受惩罚,无理取闹者就会越来越多,医生的权利谁来保护?其实,对于患者的错误,需要分清性质、区别对待。有的患者故意侮辱或者伤害医生,涉嫌在公共场所寻衅滋事,理应依法惩处;而有的患者并无主观故意,只是因为言行不当与医生发生口角,这就需要加强沟通和教育。如果医生随意采取“***性惩罚”“选择性治疗”,把自己不喜欢的患者“拉黑”,无疑会加剧医患对立情绪,使本已纠结的医患关系形成“死结”.古语云:冤冤相报何时了。以怨报怨,以牙还牙,**,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容易引发更多冲突。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曾说:“当我走出监狱时,我就明白,如果我不能把所有的悲痛和怨恨都抛在身后,那我就仍然在监狱里住着。”作为医者,也当有如此胸怀。

    当前,暴力伤医事件时有发生,重建医患信任并非易事。然而,越是艰难时刻,越需要医方先行,迈出关键的第一步,打破冰冻的僵局。医学是人性善良的表达,没有爱就没有医学。即便医疗环境不理想,医生仍要坚守理想和信仰,学会用爱的宽恕来化解坚冰。所谓爱的宽恕,就是因为爱而宽恕对方。这并不是对暴力的纵容,而是对生命的敬畏。当医者把爱传递给患者时,患者也会把爱传递回来,从而形成一个正能量“循环圈”.

    从长远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仅靠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是不够的。消除医患信任危机,根本出路在于深化医改,破除医药卫生体制机制障碍。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医疗卫生制度,才是解决医患矛盾的治本之策。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