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研究显示,治疗时间窗内接受华法林治疗时间最长的患者至少在5年多的随访中,发生痴呆的几率显著减少。另一项研究表明,平均心律越高的患者,痴呆风险越低。 两项研究表明,心律和抗凝控制可能有助于心房颤动与痴呆之间的联系。
第一项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积极控制抗凝或将心律维持在较高水平,可能使痴呆风险得到缓解。
研究对2,693例就诊于Intermountain抗凝诊所并接受华法林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平均年龄74岁。在5年多的随访中,4%患者发生某种类型的痴呆。
与那些治疗时间高于75%(在治疗范围内)的患者相比,治疗时间在75%或以下(在治疗范围内;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在2-3之间)的患者发生痴呆的风险显著增加。
NR与痴呆风险之间存在一个U型曲线,如INR小于2或大于3时痴呆风险增加。“因此至少有一种机制可导致大脑慢性缺血性损伤,要么是微栓塞要么是微出血。”
坏消息是,使用抗凝的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存在痴呆风险,这可能是所有抗凝剂的普遍风险,因此这可能提示我们需要开始寻找不需要长期用药的方法,例如左心耳封堵装置。“
第二项研究
第二项研究包括1071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均接受24小时Holter监测。研究基于一种想法,即心律可影响脑灌注。
经过约3年的随访,研究者发现平均心律越高的患者倾向于低痴呆风险:
多变量调整后,痴呆与三种最低心律类型的风险比均提示心律最高者痴呆风险增加,HR分别为3.52、4.20和2.46——但所有95%置信区间的下端超过1.00,提示没有显著差异。
近年来对心房颤动患者心律的控制倾向于越来越宽松,例如最近的一项试验显示,与较为宽松的控制相比,严格控制心律并没有改善预后。
目前的研究”只是该难题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即便从大脑功能水平来讲,一定程度较高的心律对身体更好,我认为这时器官灌注更好,“Bunch说。”这为不必积极控制心律的策略提供了更多的支持证据。“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积极控制抗凝或将心律维持在较高水平,可能使痴呆风险得到缓解。
让我们首先从抗血小板疗法来进行讨论。毫无疑问的是,阿司匹林对于卒中的二级预...[详细]
研究者正在尝试使用一种有力的影像学检查工具,对难以寻觅的癫痫病灶进行定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