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内科学年鉴》(Ann Intern Med)日前发表我国学者研究结果,证实中药汤剂在缓解甲流引起的发热症状方面与达菲同样有效。
据介绍,该项研究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卫计委北京医院王辰教授领衔,国内11家医院参加课题组共同完成,旨在研究奥司他韦(达菲)和传统中药汤剂(麻杏石甘汤和银翘散加减方)治疗新型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的临床效果。研究采用规范、严格的现代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将410例确诊为轻症甲流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达菲组、中药组(应用麻杏石甘汤和银翘散加减方汤剂)、达菲加中药组。结果发现,对照组的发热持续时间为26小时,达菲组的发热时间为20小时,中药组的发热时间只有16小时,达菲加中药汤剂患者的发热时间为15小时。统计分析显示,3个用药组的发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中药汤剂可以显著降低甲流发热持续时间,其效果与达菲相仿或有更加优效趋势。
研究论文投至国际期刊后,其创新性和意义受到杂志和审稿人的高度关注。但由于麻杏石甘汤和银翘散加减方中有炙麻黄,含有麻黄碱成分,而麻黄碱在一些国家禁用,审稿人由此担心麻黄的毒副作用。经介绍,该研究所用中药中麻黄的使用剂量很小,且研究观察的205例使用该方剂的患者中未见较大剂量麻黄所引起的心律加快、血压高等副作用,安全性好。合理的解释赢得了信服,论文得以发表。
此外,该研究还在国际上首次以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达菲对于甲流有效,而此前认为达菲有效主要基于以往对季节性流感的研究和对甲流非随机对照研究的结果。
据介绍,2009年,为应对甲流疫情,有关专家提出应迅速组织评价、验证传统中医药对于甲流的防止效果,以在达菲储量不足或病毒对达菲出现耐药的情况下提供有效的防止药物。经中西医专家联合讨论,决定采用我国传统上用于“热病”治疗的麻杏石甘汤和银翘散的加减方作为统一处方。经严密筹备,课题组启动了此项在以现代科学方法验证中医药有效性、寻找应对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研究。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亚药理学会和英国药理学会主办的澳-英联合药理...[详细]
2月28日,GW制药宣布美国FDA授予该公司用于治疗儿童Lennox-G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