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京市120急救网络站点有130多个,但只有40余个站点配有担架员,共有百十来人,而999急救则几乎未配担架员,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经费问题。
经费是决定因素
据了解,本世纪初,急救中心曾经配备担架员,提供收费的急救担架服务,由于市民意见比较大,后来就由市财政提供经费,为市民提供免费服务。现在,市急救中心直属的40多个站点都配有担架员,每辆急救车都有。
剩余的急救站点由区县管理,由于区县没有拿出这部分经费,因而导致区县直属急救站点未配担架员。
“担架员的确是亟需补充。”市急救中心有关负责人说,担架员也是个技术活,需要经过培训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才能胜任,如果没有担架员,胡乱找别人帮忙,会造成对病人的二次伤害。例如心律衰竭的病人必须要用坐姿或半卧的姿势抬,否则就会有猝死的可能;脊柱外伤的病人必须四个人抬,否则可能会造成截瘫。
委员提议:
尽快补充担架员空白
市政协委员、北京华伦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子华表示,《**工作报告》中说今年要不断完善院前急救体系,那么就该从尽快补充担架员空白开始。
刘子华委员建议,有关部门需结合医务人员承担**公益事业的有关要求,***政策,加大投入,建立一支“招得来、干得了、留得住”的院前急救队伍,尽快填补本市急救担架员空白的现状。既可以像上海那样由**财政全额保障,配置担架员,免费为市民服务,也可以像杭州、武汉、沈阳等城市按需呼叫,有偿服务。同时,有关部门还需对急救站点加强监管和考核,注重人文关怀。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亚药理学会和英国药理学会主办的澳-英联合药理...[详细]
2月28日,GW制药宣布美国FDA授予该公司用于治疗儿童Lennox-G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