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日科学家研究证明“人之初 性本善”

日科学家研究证明“人之初 性本善”

2013-06-18 11:41 阅读:1351 来源:生物360 作者:网* 责任编辑:网络
[导读] 日本一项研究显示,出生才 10 个月的婴儿也许已会同情弱者。相关论文刊登在美国在线科学杂志《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上。

    日本一项研究显示,出生才 10 个月的婴儿也许已会同情弱者。相关论文刊登在美国在线科学杂志《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上。

    京都大学和丰桥技术科学大学的研究小组,让出生 10 个月的 20 名日本婴儿各看 20 秒钟动画,让四处转动的蓝色球体和黄色立方体在动画中分别充当"攻击者"和"被攻击者",篮球不断追赶并撞击、挤压黄色立方体。
 


    "人之初 性本善"得到科学支持

    播放完动画后,研究人员摆出两个图形的模型,观察婴儿会抓哪个。结果, 20 名婴儿中有 16 人抓取了被攻击的黄色立方体模型。如果让婴儿观看的动画中没有两个图形撞击的画面,则婴儿选择模型的时候就不显示出偏好。

    由于婴儿不愿抓篮球也有可能是害怕发动攻击的图形,研究小组让另一组 12 名婴儿观看增加了中立的红色圆柱体的动画,然后将红色圆柱体和被攻击的黄色立方体模型放在一起,结果仍有 10 名婴儿选择了被攻击的黄色立方体模型。从而证明婴儿倾向于选择"受欺负者".

    研究小组认为,在黑猩猩群体中,会看到黑猩猩靠近受伤同伴的行为,而婴儿抓取物体的行为,在动物行为学上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同情。

    以前的研究显示,成人的同情心存在个体差异,有人会帮助遇到困难的人,有人则会袖手旁观。不过有报告显示,1 岁半以上的幼儿会用同情的面孔看着或者靠近遭受痛苦的人。此次研究显示,尚不会说话的更小的婴儿也会关心别人。

    研究人员指出:人性善和人性恶的争论一直存在,此次成果支持了人性善的主张,但还有必要继续验证。今后准备研究同情心随着人的成长是否会发生变化,以及各国婴儿的同情心是否存在不同。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