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滴血或者唾液就能知道自己将来会不会受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疾病的侵害,这听上去不可思议的事情,基因检测却似乎可以做到。近年来,基因检测发展迅速,可以通过分析DNA来诊断人们是否有可能患有家族遗传病。但是,从基因检测走向市场以来,人们对它的质疑就没有停过,究竟基因检测能不能预测疾病?基因体检又是否准确呢?
所谓基因体检,就是通过生物的血液、唾液等体液或细胞对DNA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到相关疾病基因,提前预知发生某种疾病的可能性,属于预测性检测,其目的就是通过有效的预防,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有针对性的饮食方面注意等,以对应疾病的相关度,给出患病易感度,就是尽量让本来要生病的人不生病或延缓病变。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的左研究员说:“基因检测的方法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通过抽取两毫升的静脉全血,通过仪器分析出结果,还有一种是通过人的上颌口腔黏膜,这是一种无创取样,取样以后,然后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器来检测DNA中是否存在易感基因,现在基本就是这两种方法。”
基因体检发展有10年的历史了,基因体检最早是用来做肿瘤风险的评估,因为当时国内外都认为肿瘤发病的内因是遗传,遗传是受基因控制的,通过对基因的检测,看是否有易感基因,从而来判断这个人是不是可能患有肿瘤这方面的疾病,现在的话,像市面上做的有糖尿病等和一些免疫方面的疾病,基因检测还包括一些精神类的疾病,包括酗酒,抽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