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职称晋级改革落地:不再唯论文,但看完新要求后,哭还是笑.....
2021-10-19 00:00
阅读:12645
来源:爱爱医
作者:爱爱医小编
责任编辑:爱爱医小编
[导读] 医生想晋升职称需要满足8大选项,“唯论文”不香吗?
医生想晋升职称需要满足8大选项,“唯论文”不香吗?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论文是医护人员晋级高级职称的拦路虎,没有论文,临床业务能力再好也会被一票否决。于是,破除唯论文一直是卫生职称评审改革的呼声方向。10月如期而至,医护人员高级职称评审的报卷工作也如期而至。和往年不一样的是,这次评审中,部分省份听见了大众的呼声,“破除唯论文”制,论文不再是职称晋升的加分项目,增加了其他的条件来稀释原本的论文在高级职称评选中所占的比例。就在9月25日,河南省人社厅下发文件《关于2021年度全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在“评审条件”一栏中提到,河南省本次评审将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等倾向,实行成果代表作制度。并给出了本次职称评审医生需满足的8大选项。1. 具有自主创新标志性的专业技术成果、临床病案、手术视频、护理案例、应急处置情况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等;或引进新技术、填补区域内标志性技术空白并获得广泛认可(申报全省职称需填补省内空白,申报基层职称需填补县区地域内空白)。2. 为省**工作包括临床救治、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流行病学调查、药物疫苗研发、试剂检测设备产品研发、心理治疗等在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疫情防控一线人员。3. 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授权1项(限第1原始发明人)。4. 在二类及以上推荐学术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5. 获本专业省辖市(厅)级二等以上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奖(限第1名)。6. 获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河南省医学会授予的医学科普奖1项(限第1作者)。8.参与研究并形成的省级及以上技术规范或卫生标准(限主要起草人)。申报全省正高职称应具备上述条件中的3条以上,申报全省副高职称、基层正高职称应具备上述条件中的2条以上,申报基层副高职称应具备上述条件中的1条以上。曾经有一份晋升的机会摆在我的面前,但是我不想写论文,等新规出来后才发现不如写论文。做医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当时的自己说三个字:快写吧!
破除唯论文后,职称晋级变简单了吗?
这次改革是否意味着对于绝大多数医生而言,职称晋级更加容易了呢?答案已经显而易见。虽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论文在职称评审中被部分医护人员认为是一个医护人员从中级职称进入高级职称的拦路虎,但是对比改革后的制度,论文反而成了最容易的了......当职称晋级制度还是唯论文时,至少还有部分医护人员可以靠着论文的第三方中介解决了写论文的烦恼,由于论文中介的存在,大部分医护人员都能拿到符合要求的职称晋级文章。虽然论文在高级职称里面作为必选选项,但实际上能够卡住的人反而不会太多,所以论文这个选项有时候根本无法起到其相应的筛选作用。在论文成为职称晋升的非必选项目后,各地政策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据统计发现,目前各地对于高级职称的评审中,理论考试成绩占60%-80%不等,剩下20-40% 由其他条件构成,包括临床病案、护理案例、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应急处置情况报告、论文、卫生标准、检验检测报告、技术规范、科普作品、技术专利、科研成果转化等业绩成果材料。
原来只需搞定论文就能解决晋级的事情,现在已经变得复杂了。那么问题来了,改革后,医护人员是继续拼还是放弃呢?今年的职称晋升制度的改革让人猝不及防,部分省市的某些附加条件可能直接让部分医护人员无法晋升。因为部分地区要求医务人员要有所读专业相关的病案材料,每年1份,连续5年。但是在很多地方,部分医务人员可能现在所在的科室跟他所读的专业紧密性不大。这样之后,这部分的医务人员可能已经没有办法弄到这个材料了。这意味着无法晋升,除非调回所读专业任职5年......
想要晋级不管是为了更高的职称还是为了更高的收入,在还能奋斗的年纪,去努力拼一把,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不想为了晋级而搞专利、发论文,只想把精力投入到临床工作中去,不想整日整夜学习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既浪费人力又浪费财力。专注于眼前工作,满足且努力,安于现状直到退休,也是个好选择!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