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内镜全称为“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又称“医用无线内镜”。原理是受检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借助消化道蠕动使之在消化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医生利用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了解受检者的整个消化道情况,从而对其病情做出诊断。目前,全世界每年有100万人死于直肠癌,如果使用胶囊内镜,建立良好的预防性机制,就可以在早期发现并治愈。未来的医疗发展,病发前预防性治疗是主要趋势。
特点
1、头小巧吞下无痛
由上海理工大学科研团队研发的全球首款可定位“胶囊内窥镜”,明年1月1日起将正式进入临床。病人只需吞下一粒小小的“胶囊”,医生在体外无线遥控“胶囊”巡视消化道的任意位置,全无任何痛苦,肠胃内的病灶就被看得一清二楚。
胶囊内镜具有检查方便、无创伤、无导线、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等优点,扩展了消化道检查的视野,克服了传统的插入式内镜所具有的耐受性差、不适用于年老体弱和病情危重等缺陷,能清楚观察到胃镜、肠镜无法到达的小肠,可作为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
患者吞服后,胶囊随胃肠肌肉运动沿消化方向运行,拍摄图像,再把图像传至患者系于腰间的数据传输装置。几小时后,医生把胶囊拍摄的图像下载于电脑,胶囊在24小时内自动排出体外。使用胶囊内窥镜,患者可保持正常活动和生活。
2、定位减少失误
更具创新性的是,由于安装了磁定位芯片,胶囊内镜可以在医生的控制下巡视消化道任意位置,实现定位功能。为此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类此CT扫描仪的“检测床”,让病人吞服胶囊内镜后躺上去,通过体外磁场控制,引导胶囊内镜游走至体内病灶处,悬浮“立定”。然后,检测人员控制磁场的大小和方向,可以让胶囊内镜拥有仰视、俯瞰、旋转等6个角度的“视角”,充分聚焦消化系统内有何异样。“现在市面上的胶囊内镜会出现失误,病灶处没拍照,拍了一大堆健康处的‘废片’,有了定位功能后,医生想看哪里就看哪里,哪里不清楚就多看一段时间,还能往后退着看。从已经获得的人体临床实验结果来看,准确率达到100%。”庄松林院士说。
构造
典型的胶囊内镜由七部分组成,透明外壳、光源、成像元件、传感器、电池、发射模块和天线组成。电路系统又包含了传感器检测部件,信号处理部件和无线发射部件。图像、温度、pH值等传感器检测部件检测消化道内信息,该信息经过信号处理部件的处理经无线发射部件发送至体外。体外接收机接受信号,经过体外处理单元的处理,在终端显示出来。
1、光学球顶
2、镜头支架
3、镜头
4、发光LED
5、CMOS感光元件
6、电池
7、ASIC
8、天线
国产胶囊内镜的发展
2001年起,重庆金山科技集团展开“胶囊内镜”的自主研发,并于2002年10月列入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同时也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MEMS重大专项给予扶持。经过三年多的艰苦攻关,重庆金山科技集团终于在2004年初完成了胶囊内镜关键技术的开发,拿出了原理样机;经过一系列的动物试验之后,2004年6月实现了第一代产品定型。重庆金山科技集团的胶囊内镜被命名为“OMOM”(胶囊尺寸13mm*27.9mm,重量≦6g)于2004年3月获得中国SFDA的批准,准予临床应用。它是中国第一个,当然也是世界上第二个用于临床的胶囊内镜。
2010年11月金山科技宣布,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胶囊机器人”最快将于2011年初上市。以往的胶囊内镜,在患者服用后只能根据事先设定的“体内旅途”拍照,无法实现人为控制。此款“胶囊机器人”,它解决了传统胶囊内镜在人体内的运动方向和速度无法接受外部控制的技术难题,体积只有现在智能胶囊的1/3大小,它集MEMS(微系统)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于一身,病人服下胶囊机器人后,医生借助先进的姿态控制器,可对消化道可疑病灶进行多角度观察,更有利病情诊断。
尽管这颗胶囊内镜较以色列的晚了一年多,但对于去年同在上海世博会上展出的两颗胶囊内镜,金山科技表示他们的产品优势很明显:1、可以体外遥控,让其在进入体内2小时后,即进入小肠部位时,将拍照速度调整为每秒2幅,以确保在6-7小时电池量的时间内,对小肠彻底扫盲;2、价格仅同类产品的一半,让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
胶囊内镜应用领域
与进口胶囊内镜相比,国产M胶囊内窥镜在价格上大幅度地降低,一次检查费在3000元左右,同时在技术上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所以自OMOM胶囊内镜问世以来,因其价格低、科技含量高迅速占领了市场。
目前已在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军区总院、上海长海医院、成都华西医院、广州南方医院和重庆新桥医院等40多家大型医院投入临床使用。
胶囊内镜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一直是一个困扰医院与厂家的一个问题。他们都在从不同的角度寻求产品价值的定位。最早的时候,以色列的M2A定位于全消化道检查,但是,由于胃腔体过大,且不能对其经过的时间进行控制,所以随机性太强,无法作为胃部检查的选择,加上胃镜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所以M2A选择了差异化的定位,只明确M2A用于小肠的检查。因为长达5-7米的小肠长期以来被称为临床检查的盲区。
国产胶囊内镜在临床价值上的定位,生产厂家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思路。他们将胶囊内镜的临床价值,定位于三个方面:
一是舒适检查手段,满足耐受性较差的人群查病和高端人群查体;
二是综合诊治手段,与其他消化道检查手段配合,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三是小肠突破手段,在传统检查方法不能达到的小肠内实现真彩图像检查。
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情况已经表明,除了部分患者是因为病痛而接受检查外,还有一半以上的受检者属于体检性质。证明胶囊内镜在体检方面也具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追求健康已成为一种必然。如果胶囊内镜能够在体检方面大力推广应用,可以预期国民的消化道疾病的晚期发病率将大大降低。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亚药理学会和英国药理学会主办的澳-英联合药理...[详细]
2月28日,GW制药宣布美国FDA授予该公司用于治疗儿童Lennox-G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