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儿科诊疗指南 > 小儿心肺复苏指南

小儿心肺复苏指南

2012-04-18 11:33 阅读:18731 来源:爱爱医 责任编辑:潘乐乐
[导读] 心跳呼吸骤停指人体自主呼吸及心脏射血停止,临床表现为病人意识丧失,无自主呼吸运动,心音及动脉搏动消失。此时患者面临死亡。如能及时抢救,可使病人转危为安。心肺复苏(CPR)是指利用现有条件和借助有关医疗设备及药物帮助心跳呼吸骤停病人重建和恢复呼

    心跳呼吸骤停指人体自主呼吸及心脏射血停止,临床表现为病人意识丧失,无自主呼吸运动,心音及动脉搏动消失。此时患者面临死亡。如能及时抢救,可使病人转危为安。心肺复苏(CPR)是指利用现有条件和借助有关医疗设备及药物帮助心跳呼吸骤停病人重建和恢复呼吸循环功能,保护和改善大脑等重要脏器功能,促使生命功能恢复。

    一、临床要点

    1.病人面色苍白,口唇紫绀,意识丧失。
    2.大动脉(颈总动脉,肱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消失或心音消失。自主呼吸浅弱或消失。
    3.双瞳孔散大,无对光反应。
    4.心电图或心电监护:呈等电线或室颤波。
    5.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常见原因见表-1
 

    二、心肺复苏术

    现场立即实施基本生命支持最为重要,不急于查找发病原因。心跳过缓:年长儿<30次/分,新生儿<80次/分,产房新生儿<100次/分;呼吸极度困难或呼吸音消失伴严重紫绀所造成的病理生理改变与心搏呼吸停止是一样的,也必须进行心肺复苏。

    (一)基本生命支持

    1.通畅气道(A)

    清除口咽部分泌物、呕吐物或异物。保持头轻度后仰使气道平直。采用托颌、提颏方法,使下颌骨上移,防止舌根后坠而阻塞气道。必要时放置口咽通气道。

    2.人工呼吸(B)
    (1)口对口人工呼吸:令患儿平卧,肩背稍垫高,头后仰保持气道平直。术者位于患儿一侧,用手将下颌向前上方托起。如为小婴儿不必垫高肩颈部,将手置于颈后,使头略后仰即可。另一手的拇、示指捏紧患儿鼻孔,术者深吸气后,对准患儿口腔吹气直至患儿上胸部抬起。停止吹气,立即放开鼻孔,自然出现呼气动作。吹气频率儿童20~24次/分,婴儿30~40次/分。吹气应均匀,用力不可过猛,吹气时间略占呼吸周期的1/3。数次吹气后缓慢挤压上腹部一次,以助胃内积聚的气体排出。若患儿牙关紧闭,可用手捏住口腔,采用口对鼻吹气法。对小婴儿也可口对口鼻吹气。此法优点;不用器械,随时可用,在实施过程中可感知患儿气道有无阻塞。缺点:氧浓度仅18%左右,且施救者易疲乏,影响通气效果。
    (2)复苏器人工呼吸:操作者一手固定口罩使之与患儿面部呈密闭状,并托举下颌。另一手有节律地挤压、放松气囊。挤压次数及力量视患儿年龄而异,可观察胸廓起伏及听呼吸音强弱,决定挤压力量。有延长管的复苏器,在氧流量10L/min时,吸入氧浓度可达40%~60%。此法优点:复苏器构造简单,携带方便,插管、未插管的患儿皆可使用。缺点:挤压时压力、所提供潮气量不恒定,缺乏湿化装置。需不断人工操作。
    (3)气管内人工呼吸:开放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后施行,适用于需长期人工呼吸者。手法如下:将复苏器与气管插管相连,挤压气囊(同上)。将自制橡皮气囊与气管插管相连,使用时开大氧气流量至5~10L/min,用手指堵住侧孔使其充分膨胀,再用另一手挤压。使氧气送入肺部,胸廓抬起表示吸气动作完成,再放开双手,呼出气体自行由小孔排出。此法简便可靠,不需特殊设备,其缺点与复苏器相同,且吸入纯氧。

    3.人工循环(C)
    (1)胸外心脏按压:使病儿仰卧于硬板上,施救者双手掌重叠,掌根部置于胸骨中下1/3交界处,肘关节伸直,借体重、肩臂之力垂直向脊柱方向按压,使胸骨下陷3~4cm(10岁以上儿童)。下压与放松时间相等,或下压时间占按压周期的60%。按压时用力不可过猛,手指不可触及胸壁。放松时手掌不应离开胸骨。幼儿可用单掌或双指按压,使胸骨下陷2~3cm。婴儿、新生儿多采用环抱法,即用双手围绕胸部,用并列或重叠的双拇指向后背并拢的四指按压,使胸廓下陷1.5~2cm。新生儿还可使用单掌环抱法,将拇指向后背的四指按压。按压频率10岁以上儿童60次/分,学龄前儿童80次/分,婴儿100次/分。按压与人工通气比值不论年龄大小皆为5:1。
    (2)胸内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10分钟无效,或胸骨、脊柱畸形无法正确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应立即开胸直接用于挤压心脏。
    心脏按压有效的指征是按压时可触及颈动脉、股动脉,扩大的瞳孔逐渐缩小,口唇、甲床颜色转红。

    (二)心肺复苏的药物治疗(D)

    药物要在人工呼吸与人工循环的同时或稍后使用。

    1.给药途径
    (1)静脉:经静脉系统推注药物,以腔静脉给药最佳。
    (2)气管内给药: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可气管内注入。多稀释至2~5ml后通过插入气管导管的吸痰管注入,注药后立即用气囊加压人工通气,以助药物向细支气管及肺泡分散。
    (3)心内注射:用于尚未开放静脉与气道时。心内注射进针最佳部位为剑突下与左肋弓夹角处(如心包穿刺部位),其次为胸骨左缘第5或第4肋间。

    2.常用药物
    (1)肾上腺素:为首选药,常规用量1:10000肾上腺素0.1ml/kg或0.01~0.03mg/kg,1分钟重复一次。无效可递次加倍用2~3次,剂量加至1:1000肾上腺素0.05~0.1ml/kg。心复跳后可用0.1~1μg/(kg·min),持续静脉输注,有助维持血压。注意肾上腺素不可与碱性药物合用。
    (2)5%碳酸氢纳:1.5~5ml/kg稀释成等渗液后静脉滴注,并注意充分通气防止CO2储留。
    (3)利多卡因:用于室颤或室性心动过速,1mg/Kg,1~2分钟静脉注入,无效间隔5分钟后重用,总量不超过5mg/kg。必要时可用维持量20~30μg/(kg-min)。
    (4)阿托品:用于严重心动过缓,每次0.03~0.05mg/kg。

    (三)氧疗

    心肺复苏时需用高浓度氧乃至纯氧以度过危险期,无需顾及氧中毒。

    (四)直流电除颤(E)

    1.心脏按压有助除颤。
    2.药物除颤多用利多卡因。
    3.电除颤电极板大小:婴儿4.5cm;成人8cm。位置:电极板涂导电膏或盐水之后分别放在左腋中线第4肋间、胸骨右缘第2肋间。剂量:首次2瓦秒/公斤,如无效依次递增到4瓦秒/公斤。通常婴儿用40瓦秒,儿童70瓦秒,少年100瓦秒。电除颤连续应用一般不超过3次。电复律后加用利多卡因或溴苄胺以防复发。

    (五)复苏后的生命支持(F)

    主要目的为维持病人的生命功能,维持各重要脏器功能,改善和提高复苏质量及效果。其内容包括:
    1.集中监护病人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重要脏器功能和内环境等。
    2.呼吸功能支持。包括气道护理,维持气道通畅,给氧,气管插管和机械呼吸等。
    3.循环支持。包括复苏后心衰,休克,心律失常的处理。
    4.降颅温:用冬眠疗法使体温降至35℃左右,尤其头部可戴冰帽使头温降至32℃左右,有助脑复苏,待听力出现后才复温。
    5.神经系统支持。重点维持良好的血压和血氧水平,并注意处理脑水肿,惊厥和高热。
    6.维持内环境平衡:纠正各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低血糖等。
    7.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

    (六)终止复苏的指征

    经积极抢救15~30分钟患儿仍呈深昏迷、紫绀、瞳孔散大固定、无自主呼吸、无心跳,应停止抢救,即使有心跳,亦可能有脑死亡,继续复苏成功机会甚少。证实为脑死亡者应停止抢救。只要心跳对各种刺激包括药物尚有反应,心脏按压至少应持续1小时以上。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