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即使你不相信我,我也必须为你服务”的悲哀

“即使你不相信我,我也必须为你服务”的悲哀

2016-10-18 20:47 阅读:1535 来源:医脉通 责任编辑:谢嘉
[导读] 信任不是一句空话。不是像一些病人和家属做得那样,一边说着我相信你,一边却拿着手机放在你的身边进行录音。信任更不是一种反话,一边大谈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另外一边却准备随时动手。信任是一种行为方式,能够通过行为深刻地反应到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甚至是可以影响到病人的预后甚至是更加远期的生存率的问题。我希望我能够生活在一个患者信任医生,医生也能够和患者进行深度交谈的社会里面。
  1.

  主任的女儿在美国留学,因为头痛就诊于当地医院。吃药三天头痛未见好转,反而开始出现发热,体温可达38.4℃左右。主任的女儿打***话,向她爸爸求救。主任问了详细情况之后给她开了几种药,因为都是处方药,所以主任的女儿又找到美国医生把上面写着药物名称的纸条递给了他,并且同时说她的父亲是当地非常有名的神经内科医生,许多人都慕名找他看病。美国医生听完,非但没有继续给主任的女儿开药,而是直接将她请了出去。原因是因为,既然你不相信我,那么我就没有必要再为你提供服务。既然你觉得你的父亲厉害,那你请从我的眼前离开。

  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事后主任在科室和我们说起这事。说完之后又谈到了医患之间的信任问题。在美国就医,很忌讳在医生面前谈起其他的医生,因为这会让医生觉得你并不信任他。在美国,如果你不完全相信医生,那么医生就没有义务为你服务。对,我说的是完全相信。如果医生给你开了药,你总是质疑药物的效果;医生让你去做检查,你总是质疑检查的多余。那么美国的医生会觉得你对他有所防备,同时并不完全相信他的医术和他所接受的教育。所以,他会及时终止医患这层关系。在美国,不给不相信自己的人看病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大家默认的共识。

  因为美国的医学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精英教育和贵族教育,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美国的人民大部分都相信医生,即使是个最初级医生的建议他们都会纳入到考虑之中。因为他们觉得医学本身其实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学科,专业性很强,同时疾病本身又千变万化。而病人因为知识的缺乏和本身对疾病的不了解,所以这会让他们从内心理觉得唯有相信医生才可以治愈疾病本身。这与我们不同的是,在我们这个社会里,越是这样的人,反而越很难去相信医生的判断和建议,有的甚至是从一开始就对医生的诊断起了怀疑。因为目前在国内,医生没有权力拒绝诊治,所以即使你不相信我的医术,我也必须要为你服务。

  医患之间的信任问题说小了只是医务人员和患者以及家属之间的问题,但是说大了其实是这个社会的一个缩影。我们常常需要面对的问题是,一方面病人本身对疾病认识比较匮乏;另一方面他却十分有主见。他们之间的很多逻辑都是,如果我按照你的方案来了,出事了,你敢负责么?所以,有的时候医务人员也不得不遵从一个门外汉的威胁,听从他们的用药方案。

  2.

  我见过最荒唐的一个案例是,一个急性心衰的病人,入院之后家属竟然和医生坐在一起指导医生用药。家属说他们已经咨询了某某医院的主任,出事了不需要医生负责,他们能够担全责。当事医生起初拒绝,可是家属态度坚决,大有一种你不听我的出事了我非弄死你不可的气势。一方面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另一方面为了抢救病人,所以当事医生就按照病人家属的要求做了。病人家属说一种药,当事医生就开一种药。

  有的患者为什么不再愿意相信医生?有的患者更是觉得医生只会吓吓人,并无真的看家本领。在骨科轮转的时候,一个病人刚做完胫骨手术,术后嘱卧床休息,但其拒绝。五天之后下床活动,然后啊了一声就失去了意识。拉到手术室,抢救四个小时没能抢救过来。

  患者不愿相信医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这个社会本身的信任危机已经到来。我们每个人都很惶恐,总觉得有人会加害我们。而且,现在因为网络时代的到来,欺骗无孔不入,人们都很难再像八九十年代那样不对人设防。再加上网络知识的普及,媒体对医务工作者的抹黑,患者从内心理觉得他们的生命健康不应该交给一个和他们没有明确关系的人。理解了这一层道理,我们也就能够知道,为什么有很多病人看病都需要找熟人。因为熟人给的是一种安慰,更是一种信任,他们觉得熟人医生殖器得他们信任,而陌生的医生容易让他们恐惧。他们不放心把即将到来的诊治交给一个他们不放心的人。

  虽然每个医生在接收到病人之后都会全心全意的为其服务,希望早日健康出院。可是并不是说每个病人都会全心全意的接收他的服务。在一部分自愿设防防备医务人员的情况下,个人主观和知识库决定了他们设防的程度。因为疾病,所以他们需要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忙,帮助他们度过难过,恢复健康的体魄。可是因为彼此之间缺乏认识,更缺乏建立信任的必要元素,所以患者对医务人员设防之后总会尤其主观因素对治疗方案指手画脚。虽然他们会通过网络对自己所患的疾病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但因为缺乏更加系统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同时他们又缺乏对整体观的掌握,所以大多数有主观意见的患者大都被证明其疾病的疗效比起自愿遵从医生医嘱的患者差了很多。

  因为中国的患者住院费用需要直接和医院打交道,所以患者会觉得他们的住院费用大部分都由医生决定。医生决定做的检查和所用药物则直接决定了他们下一步的诊疗费用,甚至会影响到未来的诊疗计划,尤其对于那些从农村过来的患者来说。因为患者住院期间会和医院直接发生一种为健康买单的*,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有些患者付了钱,但是健康却没有买回来。而有的则是属于,健康买回来了,但是支付的费用又过于高昂,让他们后续的治疗难以承担。所以,他们便会想到他们的医生,觉得是他们的主观判断让他们多花了钱或者花了很多无用的钱。疾病本身就有很多不确定性,而且牵一发动全身的事情在患者身上更能体现出来。很多患者可能只会意识到自己当下的某一种疾病,对这种疾病会牵涉到其他身体器官又缺少必要的认识。所以当医生和其谈到可能的情况时,一些本身就已经对医务人员有怀疑的患者更加会产生怀疑。他们从内心理觉得,其实这是一种推卸责任,为即将到来的风险。而且他们也会觉得既然你无法保证让疾病痊愈,那么我也就没有必要再信任你。但是因为有些药物必须是处分药物,在药房难以购买,所以他们也只能待在医院里面,但是待在医院里面并不是说有多么信任医生。他们会按照自己了解到的治疗方法给予参考意见,所谓的参考意见其实说到底是一种命令性的指令。你不去遵从他们便会拿出那句“死人了你敢负责么?”的话。

  3.

  因为现行的医疗制度和法律法规决定了医生并无真正切实的权力可以使用。像最基本的拒诊我们都无法享受得到,更不要说因为信任问题而进一步采取手段措施。没有拒诊的好处是患者永远都会有医生帮他看病,坏处则是会让医生暴露在危险之中。这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说大一点,其实我们还涉及到医生的权益,尊严,职业性质等。但是因为我们连最基本的生命安全都做得不好,所以在这里就不提安全之外的东西了。

  病人不相信医生其实到头来医生大都会相安无事,但是有些病人可能就会因此而断送掉自己的性命。上次听大学同学讲起他们科室一件事情。一个病人因为急性心梗入院,因为病人当时已经处于休克状态,所以准备一边抗休克治疗,一边介入。但是病人家属觉得之前病人就发生过这种情况,而且大多时候用药都挺过来了。所以当他们得知手术可能要花五万以上的时候他们更加确定了要用药物来治疗。同学再三反复告诉危险性,但是病人家属仍然拒绝签字,还说了一大堆话。

  第二天,病人因为再发大面积心肌梗死出现了严重的呼吸困难,还没有到手术室门口就停止了呼吸。享年只有45岁。

  患者不相信医生也并无明显的过错,尤其是在人人都不相信彼此的情况下。患者因为疾病就医,临时和医务人员建立起了一种托付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只是局限在住院期间。所以很多患者都会考虑到的是,我为什么要相信他?我凭什么相信他?他会害我么?因为这些东西我们都很难从医学角度上解释清楚,再加上中国的医生本身又比较忙碌,没有过多的时间和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更无法通过这种方法完全取得患者的信任。所以患者对医生的怀疑也并无真的大的原则性的过错。如果从病人本身来说,完全配合医生和完全不配合医生其实都是两种极端。在当下这种医患关系下,我们都真的很难在不设防的情况下去信任医生,尤其在媒体攻势和自媒体井喷人人都是主角的年代里。可是这并不是意味着说不信任医生是一件多么光彩甚至可以拿到台面上说的事。不信任医生对于医生来说,可能会导致他在大学学到的教育,在临床形成的经验不能够发挥出来,对于他本身而言,其实并无真正实际性的损失和利益损害。但是人世间的一切都讲究一个平衡,既然医生并无损失,那么患者总归会有损失。

  而且我想在部分人的眼里,目前中国的部分医生其实并无真正的医术,包括我在内,我也很难相信像一些莆田系和不规范的民营系的医院里有较为合格并且接受过系统培训的医务人员。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只会通过真正的过度检查和不停地签字画押的方式来推卸即将到来的医患矛盾和对簿公堂的风险。所以一些经历过这类经历的患者们在以后的求医道路上便很难再相信正规医院的医生。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可能觉得,与其相信医生,不如相信自己。而且能够称得上真正医生的人其成长的时间周期又会很长,当中又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夹杂在里面。同时经验需要靠大量的实例和失败的教训才足以形成一个较为系统和逻辑的框架。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促使患者不得不求救于网络和媒体。对于患者来说,医术很多都夹杂着不确定性,甚至夹带风险。可是如果从网络和媒体来说,这些相对来说又比较固定,没有那些条条框框的签字风险等,所以很多人宁愿相信了网络和媒体的话,而断然决然的和医生分离了道路。

  信任医生,并遵从建议本身其实就是对自己甚至是仅有一次的生命负责。那些宣称不信任任何医务人员的患者和家属到头来还给他们的除了越来越糟粕的身体外并无其他。部分人可能以为信任医生只会让自己在疾病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靠武断和不理智的抉择才能够让自己在减少医疗开支的情况下治愈自己的疾患。这种偏激又过时的想法虽然很难形成泰山压顶之势,但总是有部分患者和家属愿意用自己的身体作为赌注,算是和整个体制下的医疗做抵抗。

  4.

  我一直都不赞成病人要完全信任医生。当我因为疾患住院接受治疗我的管床医生还没有和我进行疾病深谈打消我顾虑的时候我也习惯用我自己是个医生的角度来看待他给我制定的治疗方案。但是一旦当我的管床医生告诉我一些更加专业的知识,同时提供给我更加明朗的关于疾病的讯息之后我则会选择相信他。专业的局限性和知识的狭窄让我意识到每个科室和每个专业下的医生都有着与其他医务人员不同的地方。如放疗科医生深谙放疗剂量;呼吸科医生知道如何选用抗生素;外科医生能够很快判别手术方式等。所以,当我因为疾患住院并接受了较为系统的医疗诊治并且顺利得以出院之后我庆幸自己没有因为自己是一个内科医生而武断地参与到外科医生制定的手术方案过程中。当我的管床医生告诉我,我需要放松心情并且尽可能的配合他的时候其实我已经做到了完全相信他。所以当我被拉到手术台上他问我是否紧张的时候,我告诉他,我完全不紧张。他问我为何。我说,那是因为我相信你。

  信任不是一句空话。不是像一些病人和家属做得那样,一边说着我相信你,一边却拿着手机放在你的身边进行录音。信任更不是一种反话,一边大谈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另外一边却准备随时动手。信任是一种行为方式,能够通过行为深刻地反应到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甚至是可以影响到病人的预后甚至是更加远期的生存率的问题。我希望我能够生活在一个患者信任医生,医生也能够和患者进行深度交谈的社会里面。我希望医疗制度可以变革,将体制内、程序化、僵硬化的医生解救出来,他们可以有时间面对面的和病人以及家属进行交谈,与他们一起进行手术的探讨,和他们一起面对接下来的手术。但是比起这些深度渴望的,我更加渴望的是,在目前医患关系处于对峙的时候,我们都能够放下成见,放下敌对,一起为了解决疾病所带来的痛苦而努力。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