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太牛了!这样的医患沟通你见过吗?

太牛了!这样的医患沟通你见过吗?

2016-07-18 21:26 阅读:1296 来源:医脉通 责任编辑:谢嘉
[导读] “打比方”,或是“比喻”/“隐喻”,可以将晦涩难懂的语言/字句转换成沟通对象熟悉的语言,有时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沟通效果,比如在医患沟通尤其是解释病情时,病人缺乏基本的医学素养,我们用专业术语哪怕是自认为已经很通俗的语言,仍然达不到很好的沟通目的,

    “打比方”,或是“比喻”/“隐喻”,可以将晦涩难懂的语言/字句转换成沟通对象熟悉的语言,有时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沟通效果,比如在医患沟通尤其是解释病情时,病人缺乏基本的医学素养,我们用专业术语哪怕是自认为已经很通俗的语言,仍然达不到很好的沟通目的,这时如能恰到好处的运用“打比方”的技巧,会让病人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以达到满意的医患沟通目的并争取病人积极配合治疗,笔者在这一点上通过学习前辈的以及自己摸索的一些“比喻”,在实际工作中屡试不爽,现将一点点小经验分享于此,以作抛砖引玉互相学习之用。

    一、甲状腺细针穿刺与鸡蛋的比喻

    这个比喻是和科里的一位主任学来的,堪称经典。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技术目前已经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种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并且特异度及灵敏度均不错,但也不是“百发百中”,还是有一定几率甚至都不能取到很好的样本,比如给甲状腺结节做细针穿刺活检时,有时候标本几乎见不着细胞而仅有囊液,有一次,一位难缠的患者追问为什么,我当时就用这个学来的比喻和病人解释:“这个甲状腺细针穿刺啊,有点像拿一根针对着鸡蛋的蛋壳**去想要弄到蛋黄,但是鸡蛋里不仅仅只有蛋黄啊,还有蛋清,所以有时候我们取出来的样本里有可能只有蛋清而没有蛋黄,或者只有很少的蛋黄而达不到我们需要的量,这个能理解吗?”

    患者一听到这,就笑了,说:“哦哦,这个我懂,鸡蛋嘛,天天吃,我明白了。”也就没有再继续追问下去,沟通很成功,患者后续也很配合。

    二、筛顶脑脊液鼻漏和天花板的比喻

    鼻科病房会经常有脑脊液鼻漏的病人,脑脊液鼻漏有医源性、外伤性及自发性等原因,但不管什么原因,其直接原因都是分隔颅底和鼻/鼻窦的骨质缺损,致使脑脊液经此流出所致,尤其是患有“良性颅高压”的病人,如果没能很好的控制颅内压,即使做了脑积液鼻漏修补术,也很容易复发,于是,又到了术前,又到了术前谈话念知情同意书的时候,当念及“术后有可能复发”这一条时,又有家属问了,“为什么”?

    这个病人核磁及CT上显示其缺损部位有可能是在筛顶的位置,于是我这么和病人解释:“咱们把鼻子和脑袋比作一间两层楼的楼房,一楼就是咱的鼻子,二楼是颅内有脑脊液的地方,分隔鼻子和颅内的颅底骨质就好比一楼的天花板,根据您的病情,咱把筛顶这个位置比作天花板,您之所以会有脑脊液从鼻子里流出来啊,是因为天花板漏了,这个您能理解吗?”

    患者和他的家属都点点头,看过去竟然还听的聚精会神,于是我继续解释到:“那咱做这个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就相当于把漏了的那部分天花板给补上,补上后按理来说应该不再流脑脊液了,但是您还有良性颅高压综合征,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颅内压很高的时候,就像有人使劲去推补上的那部分天花板,在压力的作用下很有可能会再次使天花板出现缝隙,这么一来脑脊液又要从那流出来了,这样您听懂吗?”

    患者显然是听懂了,说:“那,大夫,手术后最关键的就是控制我的颅内压,让天花板的压力不至于过大对不对?”

    “没错,是这样的,所以您手术后还得去神经内科想办法好好控制颅内压”…后续的谈话也变得很顺利,这样“打比方”,真的很管用。

    三、人工听骨重建和建设桥梁的比喻

    耳科病房有很多慢性中耳炎的病人,很多病人听骨都已经被炎症或是胆脂瘤等破坏,需要重建听骨,而用到最多的就是人工听骨了,但是做手术都是有手术适应症的,中耳炎病人手术前是“力求干耳”,也就是那段时期没有流脓。

    “那为什么有脓的时候不能手术呢?”一定会有患者这么问的,没错,这样问的病人还不少呢,中耳的解剖精细复杂,如果以常规方法去解释,太深奥了,于是,嗯,又要开始打比方了:“做中耳手术,到重建人工听骨那个阶段时,就好像要建一座桥,你想啊,建设桥梁的时候,是风平浪静的时候开工好呢,还是在发洪水的时候好呢?”

    “当然是风平浪静的时候啊,发洪水时怎么建桥,很容易被冲垮啊!”患者不假思索。

    “对啊,你看道理不是很浅显嘛,耳朵流脓时候就好比你耳朵里刮大水了,这个时候我听骨重建的再好,也不牢固啊!所以我们才一定要争取干耳的前提下才去做手术。”

    这么一解释,就把想要传达的病情很好的传达给了病人,这个比喻也是从耳科一位主任那学来的,不禁感叹,这些医生“大BOSS”们之所以牛,都是有过人之处的啊!

    四、当本应门诊的病人非得来看急诊

    “打比方”的沟通方式不仅可以用在解释病情上,还可以用在其他有关医患沟通的各个环节,比如,在出急诊时,经常会遇到本应看门诊的病人,非得要来看急诊,你要不给他看吧,人家就拿医德医风进行道德绑架,啥样的都有,有一次,又遇上了这样的病人,苦口婆心的劝不走,跟他说急诊很多药开不出来,不是一个系统的,他仍然不相信,正没辙呢,突然灵机一动,就这么和病人解释:“软件你用过吧,知道试用版和正式版的区别吗?门诊的系统和急诊的系统就相当于软件的正式版和试用版,前者功能齐全,可以开各种全面的检查和药物,后者虽然也能有一部分功能,但总归受限制,很多对你的疾病有诊断意义的检查和治疗的药物都开不出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我就算再想帮你看,这软件也不支持没办法啊!”

    这么一解释,让患者彻底明白是系统原因而不是医生的个人原因,他也就没辙了,悻悻离去,我不知道这种比喻是否每一个场合都能适用,但至少笔者在急诊期间还是基本管用的。

    五、总结

    还有很多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摸索出来的比喻,比如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复发率往往较高,目前尚无完全根治方法,就和病人解释这种嗜酸性环境就好比突然,慢性鼻窦炎土壤上的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们要做的是去锄草和积极预防;还有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术前谈其有可能有一定血栓风险时就这么比喻:动脉内壁上的粥样斑块就好比水管里的铁锈,有可能铁锈会脱落,跑到其他较细的水管里去造成拥堵水流不畅;等等,诸位医生同道们尤其是初级者,如果在解释病情或是其他医患沟通过程中一时不知如何解释,不妨考虑下“打比方”的妙用,或许会有别样收获呢!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