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儿科医生超负荷运转 惹美国儿医惊叹

儿科医生超负荷运转 惹美国儿医惊叹

2016-05-18 21:36 阅读:1462 来源:成都日报 责任编辑:谢嘉
[导读] 天气晴朗的傍晚,热气尚未退去,这样的天气告诉人们:季节正向夏天靠近。

    夜急诊90%的患儿是常见病

    从17:00开始,患儿家属便开始在急诊挂号等待看病

    市妇儿中心医院呼吁:

    儿科≠急诊科

    普通患儿可选择综合性医院,把急诊让给“突发重症”

    天气晴朗的傍晚,热气尚未退去,这样的天气告诉人们:季节正向夏天靠近。

    阳光从西边斜射下来,照耀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那幢大楼前,有家长带着患儿在院门前散步,他们举着输液杆,紧紧跟在孩子身后,夕阳拉长了他们的身影。

    随着夜色的临近,急诊室外原本稀疏的身影逐渐变得稠密,不断涌来的人打破了此前夕阳下些许的温馨感,一个患儿往往有两到三个家长陪伴,他们急躁的表情使空气中弥漫起一种焦虑感。

    当这种焦虑感充斥了急诊室的每一个角落时,医生们知道:又一场“夜仗”打起来了!

    沸腾的夜间急诊

    准确地说,市妇儿中心医院急诊的热闹始于17点多。为了照顾白天来不及看完的患儿,或是满足部分下班后抱孩子赶来的,该院设置了夜门诊,从17:30—21:00,规定挂100个号,由门诊医生负责坐诊。但往往,夜门诊医生要忙碌到22:00以后。患儿多,依然看不完,只得压到急诊去解决。

    市妇儿中心医院是一家大型三甲妇女儿童专科医院,日门诊量最高超过9000多人次,人均门诊工作量全省第一,在儿科医生资源紧缺的状况下,即便医院派上了能够派出的医生坐诊,且每个门诊医生争分夺秒地应诊,但依然有看不完的患儿,因此每个医生几乎都在超负荷状态下工作。

    白天的压力转向晚上,在夜门诊医生接诊的同时,急诊医生也接过了承受压力的接力棒。

    18:30,急诊大厅里,已经有30多人排队挂号,夜门诊和儿科急诊的诊室外已经排起了队。但急诊科主任左立旻说:“你认为这就是人多吗?对我们来说,这是最清闲的时候,晚上10点以后,那阵势,跟打仗一样!”

    果然,在20:30以后,急诊大厅像一锅沸腾的开水。挂号窗口前,两条蛇形队伍一直延伸到大厅以外;在分诊台,值班分诊护士潘丹丹背着一台小蜜蜂,麦克风挂在嘴角,她被一群家长层层包围,七嘴八舌地诉说孩子症状等待分诊。“一隔一个说,别急!”潘丹丹有些忙不过来,额头上渗出汗珠。

    急诊医生潘异从17:30开始坐诊,“到凌晨24:00,要看100余号病人。”从24:00后,他的任务转向留院观察患儿,一直要忙到次日早晨8:00.“我们每个急诊医生一周要值1—2次夜班,每次24小时,这24小时里,没有一刻是闲着的,解个手都在跑。”

    急诊医生在夜间是轮流上阵的,一个从下午下班开始接诊到24:00,另一个从24:00到早晨8:00,急诊科主任左立旻说:“一个通宵,病人不断线。”他说,在夜间急诊这锅沸腾的水里,他们要被“煮”上一夜,“下班后是什么状态?每个医生都一样,想马上躺下,一句话也不想说,一个晚上说的话太多了,已经说不出来了!”

    被等同起来的儿科和急诊科

    在探访的时候,正巧遇到左立旻值夜班。作为科室带班领导,他一值就是一个星期,直接住在科室,家都不能回。晚上接近21:00,他跛着脚在急诊科查看情况,见儿科诊室外排了长队,打开自己的诊室,吩咐导诊护士:“分点人过来吧!”旋即,他的诊室门口也排起了队。

    左立旻患有痛风,正犯着病,走路一瘸一拐,他强忍着,“根本没法休假,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我一请假,其他医生怎么应付得来?!”他说,每个医生都在严重超负荷的高压下忙碌着。

    在病人还不那么多的傍晚18点多,左立旻将我们带到急诊门口,墙上贴着一张大大的通告,题目是《急诊就诊范围》。他说,上面清晰地载明了急诊的四个等级:一级是红色,病情严重度为濒危,需立即抢救;二级也是红色,病情是危重,需尽快抢救;三级是黄色,病情为急症,需30分钟内抢救;四级是绿色,意为非急症,120分钟内处理。“每天晚上人山人海,但真正属于需要看急诊的前三级患儿,只占患儿总数的10%,90%都是普通患儿,根本用不着占用急诊资源。”

    这是包括左立旻在内的儿科医生的无奈,“患儿都来了,你能不看?即使看了,因为患儿太多,等待时间太长,诊断时间过短,家长不满意,因而我们被投诉也多。我们能怎么办?没办法!”

    家长们为什么要在夜里带孩子看急诊?左立旻站在专业的角度上说:“他们误将儿科与急诊等同了起来。”

    是不是这样?我们采访了几位患儿家长。

    家长甲:孩子感冒,他白天要上幼儿园,我们白天也要上班,只有晚上有空,夜里看医生也方便,上学上班两不耽误。

    家长乙:娃娃发烧,上午去××医院看了,药也吃了,烧没退下来,我们着急啊!(旁边的左立旻说:大部分家长都这心态,治疗总有个过程,哪能药到病除?这不现实。)

    家长丙:我们也知道,娃娃生的是小病,但哪家的娃娃不金贵,都想看大医院不是?

    有家长表达了他们的不满,“都等了快两个小时了,还没轮到我们。”左立旻知道有很多家长存在此类的抱怨,他说:“有需要抢救的一二级急诊患儿我们按急诊流程进行抢救,他们有优先权,普通患儿只能等,这是急诊规律,我们只能解释,希望家长理解:急诊科不等于儿科。”

    左立旻进一步说,每个患儿家长带孩子来看病,他们觉得看的仅是一名医生,“其实,为他们服务的不仅仅是一个医生,而是一个系统在运转,比如窗口的服务、护理的服务、检查检验科室的服务,还有药房、安保后勤等等,这个运行系统是非常庞大的,我们都在为他们加班加点,因而我们渴望得到患儿家属们的理解和支持。”

    儿科分级诊疗势在必行

    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高达9000多人次的日门诊量中,儿科病人要占4000—5000人次,这一庞大的数据让该院医生难以招架。超负荷的工作强度使医生们长期处于疲惫状态。

    副院长文荣康说,2014年2月,世界知名的美国儿科专家鲁道夫到该院访问交流,在得知这里的儿科医生一个上午要看上百个患儿时,“他的眼睛越睁越大,那是一种无比惊讶的表情。他的原话我还清晰记得:‘你们的医生一年看的病人量是我10年的总量。’”

    然而惊讶归惊讶,面对从各地涌来的病人,医生依然强力支撑着。

    但是,针对持续居高不下的普通患儿看夜急诊的情况,文荣康说:“家长们将急诊和儿科等同起来的这个意识误区,其实并不利于专病专治,急诊医生擅长的是应急医疗,真正要让患儿得到准确的治疗,是要看儿童专科医生。”因而他呼吁广大家长,要理性就医,不要过于盲目。

    市妇儿中心医院副院长赵成元则说,儿科病人分级诊疗势在必行,“那些普通疾病患儿,在综合性医院儿科、区县级综合性医院及妇幼保健院、甚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实都能得到治疗,没有必要一窝蜂到这里打挤。”他说,在综合性医院儿科以及区县妇幼保健院,有足够的能力处理普通病、常见病,“作为三甲专科医院,我们更多的精力应该集中在应对疑难危急重症上,这样的资源分配才是合理的。”

    尽管文荣康和赵成元两名副院长发出理性就医、分级诊疗的呼吁,但一个较为现实的问题摆在广大患儿家长面前,那就是对其他医院诊疗技术的信任度问题。在这方面,在市卫计委的高度重视下,市妇儿中心医院早已启动了分级诊疗的推进工作。

    按照市卫计委于今年4月中旬下发的文件,我市将以市妇儿中心医院为中心,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别设立4个妇产儿科急救分中心,通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方式,对龙泉驿妇幼保健院、双流妇幼保健院、新都妇幼保健院及市五医院产科儿科进行技术帮扶,通过规范化的流程设计、标准化的治疗方式,让基层患者得到同质化治疗。除了4个分中心外,市妇儿中心医院还与蒲江、彭州等地的妇幼保健院建立医联体,以提升他们的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逐步将同质化医疗覆盖开来。

    不过,在现阶段,面对强大的接诊压力,该院依然向广大患儿家长呼吁:为了医疗的有序、为了危急重症患儿能够得到快速有效的抢救治疗,希望普通病、常见病患儿能够分流到综合性医院或基层医院接受治疗。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