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 这事不归我管”、“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 晚了,怎么不早来”……这些熟悉的话语不知您是否说过或听过。当前,许多医患**是由于沟通不当造成的,医务人员应学会“说话”.医生应学会换位思考,如果不说或少说那些不该说的话,或许可以有效化解许多不必要的医患**。
希腊医学先驱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有三件法宝:语言、药物、手术刀。可见语言的重要性。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曾提出把医生的态度分五等:
甲等——对病人如亲人,病人感到亲切、舒心;
乙等——把病人当熟人,满腔热情,详细解释,病人感到满意、放心;
丙等——把病人当病人,一片同情,病人感到友善认真、安心;
丁等——把病人当路人,冷冷淡淡,不阴不阳,少言寡语,病人感到失望、寒心;
戊等——把病人不当人,医生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训斥病人,看病反添病,伤心。
巴金老人说过一句话:“我要想得到别人的心,我先捧出自己的心。”真诚是最容易感动人的,小的善举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结果。病人若能感受到医生的尊重、温暖、倾听,就会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和宽慰。
医患沟通真的很重要,我们不期望每个医生都能做到甲等,但至少应做到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