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于医改洪流中的医院院长们,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是选拔机制还是补偿数额?是如何与医闹“斗争”还是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在8月16日召开的中国医院论坛上,主办方发布了2014年度中国医院院长关注的十大问题。这十个问题反映了医院院长对公立医院改革的认识和期望,并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公立医院改革政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同时进一步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发展。
十大问题主要是: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价格体系和长效补偿机制,确保破除“以药补医”后医院可持续运转。
解读:这个问题是如今最让院长头痛的问题。药品无差价的规定和不收红包协议的开展,削减了医生一大部分灰色收入。这让基本工资很低,靠着绩效和灰色收入生活的医生一下变得非常不适应。虽然灰色收入并不合法,但是在补偿机制启动前的这段时间,很多医生将面对勒紧裤腰带的窘境,这是否会对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产生影响,是很多院长所担心的事情。
二、建立与医疗行业特点相适应的岗位绩效薪酬制度,合理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有效调动工作积极性。
解读:如上一条一样,既然**坚决取缔灰色收入,那就应该适当地加强医生的光明收入,让医生挣钱挣得光明磊落,也不会再去花时间去想那些敛财的歪门邪道。
三、完善公立医院院长培养、选拔、任用机制,建立有利于院长职业发展、岗位评价和有激励约束的职业化制度。
四、明确院长责权,落实公立医院经营管理自**。
解读:当今中国医疗体系中,大部分顶级三级医院都是各大高等学府的附属医院,院长的选拔、管理、权力等等都比较混乱,不同的管理上级有时候让院长在管理医院的时候不知如何是好。所以,明确院长的选拔制度和管理范畴也是当务之急。
五、关心医务人员执业环境安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严肃法制打击医闹,加快推进医疗**预防处置体系建设。
解读: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其实是对患者治疗效率的最好保障。因此,杜绝医闹其实本来意义并不是在于医院或者医生本身,而是要保证前来看病的患者的利益不受到损害。
六、建立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体系和第三方评价体系,减少检查评比的频度。
解读:信息化是医学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它不仅可以帮助医生更好的预判和处理病情,在管理方面也有用处。信息化管理医生,效率更好,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
七、加快推进入员编制管理改革,科学合理核定医务人员配置,减轻医务人员工作负荷,确保医疗服务质量与患者安全。
解读:“坑少萝卜多”是很多大医院的真实写照,这不仅让很多医务工作者的劳动价值无法得到真正的体现,也给了一些想走捷径的人和想谋利的领导得到了受贿收贿的机会。所以人员编制改革一定要尽快落实。
八、建立有利于保证质量、降低价格的药品和医用耗材招标采购制度,减轻人民群众就医负担。
解读:院长们关注的这个问题,事实上是医院、**和药商器械商的三方面问题。医院不能花钱,否则药价、检查价格就会居高不下,药商器械商不会减价,因为减价他们就无法盈利,所以说到最后还是需要**出资,将中间的差价补上,才能达到减轻人民群众就医负担的目标。
九、立法明确基本医疗服务定位,完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厘清医师多点执业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分担。
十、通过制度强化“三医联动”,建立完善的医院、医保协商机制。
解读:这两个问题之所以受到院长的广泛关注,真是因为这是医改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医生多点执业和医保。这两点可以说是医改过程中的两个推进器,一旦施形成功,医改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也正是因为其重要性,**在提出理念以及各省事试点后,正式的全国性文件和完整的制度体系还没有建立。**慎重不是坏事,院长关注也说明了其关键性。
从以上十个问题可以看出,院长们所关注的问题,真是我国医疗改革进程过程中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当今医疗环境、医院和医生所面临的困难。**需要听取来自基层的声音和院长们的需求,只有这样,医改才有正确的方向。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