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第52卷第10期《中华内脏杂志》上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唐山市迁西县人民医院以及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的多位医生共同发表了一篇文章,旨在调查消化专科就诊人群症状谱的特点,以及胃食管反流病(GERD)合并功能性肠病(FBD)的比例,以期为临床诊疗以及卫生方针的制定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具有胃食管反流(GER)症状的人群经常办法腹痛、腹胀、腹泻及便秘等下消化道症状。国外报道胃食管反流病(GERD)合并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比例超过30%,然而我国对于GERD合并功能性肠病(FBD)的流行病学调研相对不足。
该项研究对2011年4~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科就诊的人群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记录患者一般信息及主诉;利用反流性疾病问卷(RDQ量表)对典型反流症状进行评分,以RDQ评分≥12分诊断GERD,并结合胃镜结果和对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的反应来区分反流性食管炎(RE)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同时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腹痛、腹胀、腹泻及便秘等症状,病程≥6个月考虑为慢性病程。按RomeⅢ标准判断是否患有FBD。
对可利用资料的1074例患者进行分析显示,具有胃食管反流症状者(RDQ评分>0分)为351例(32.7%),诊断GERD107例(10.0%)。具有慢性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任一种症状者404例(37.6%);诊断肠易激综合征(IBS)63例,功能性便秘(FC)40例,功能性腹泻28例,功能性腹胀75例,即FBD共计206例(19.2%)。胃食管反流典型症状的RDQ评分越高,合并其他胃食管反流相关的食管表现及食管外表现的比例越高,合并慢性腹胀、慢性便秘及IBS、FC的比例也增高(P值均<0.05)。GERD患者合并慢性腹胀、慢性便秘的比例均高于非GERD者[P值均<0.05];26.2%GERD患者合并FBD,其中GERD合并IBS和FC的比例均高于非GERD者[P值均<0.05]。与RE相比,NERD合并多种FBD的比例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者最后得出结论,GERD患者常伴有慢性腹胀、慢性便秘等,易合并IBS及FC,且随着GERD症状加重,其重叠比例有增高的趋势。需进一步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量,并同时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与GERD合并的情况的研究,为GERD的防止提供更加充分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