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临床医学的人性化可能

临床医学的人性化可能

2013-07-17 20:04 阅读:1922 来源:网络 作者:网* 责任编辑:网络
[导读] 几天前,吴孟超、钟南山等十一名医学专家联名签署了《促进临床医学人性化的十点倡议》。

   几天前,吴孟超、钟南山等十一名医学专家联名签署了《促进临床医学人性化的十点倡议》。倡议言简意赅,涉及病人利益、全人医疗、低成本服务、沟通、社会支持、道德伦理规范、人文素质等关键词。其中也呼吁谨慎使用高新技术,力避过度诊疗,不仅关心病,更要关心病人,还提出营造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结合平台的四点意见。

  倡议的大多数内容其实已散见于各类规范医德医风的文件中,但大多说教意味过重,执行情况也常让人难以满意。这次的倡议书针对医学人文精神消退的状况,集中表达了医学界内部的反思。联名签署倡议书的医学专家均是在各自领域贡献十分突出又兼具深厚人文素养的大家,他们现身说法有一定标杆意义。

  近些年来,医疗体制改革卓有成效,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取向似乎还没完全确立,逐利冲动仍比较强烈,医院“门难进”、医务人员“脸难看”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善。的确,在不少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和医生将自身利益看得比较重,没有坚守医学的核心价值,大处方、贵处方、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等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医学的复杂性,对这些行为很难进行全面监督,最终为此埋单的还是病人。所以,倡议第一条就重提“将病人利益放在首位”,是很有意义的。

  把病人利益放在首位,不是空洞的说辞,而是由医学本身的人文属性决定的。医学的目标就是解救人们的疾苦,包括生理和心理的疾苦,任何有碍于这一目标实现或增加病人痛苦和压力的事物,都和医学的初衷背道而驰。患者利益至上的原则理应成为医生心中的“道德律”。一旦将患者利益置于最优先考虑的位置,倡议中提到的低成本、沟通、避免过度治疗等,自然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促进临床医学人性化,医生是关键。从同一病人身上,医生看到的现象可能并不一致,决断有时也大相径庭。有的医生喜欢“大动干戈”,做大手术,用高精技术,上顶级贵药,这倒不一定是受自身利益推动,而是主观认为这样对患者最好,却对患者的心理状况、经济承受能力等缺乏实质了解。结合这种情况,倡议中第三条“不断完善诊疗技术,尽力减少对机体的损伤和副作用,注意扶植机体自组、自稳、自增的自然力”与第四条“为病人提供适宜和最佳的诊疗服务,谨慎使用高新技术,力避过度诊疗”的意义就凸显出来了。

  应该承认,绝大多数医务人员心中都有“病人利益至上”的道德律。他们一般会听从内心召唤,做出正确的医疗决策。但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多重干扰因素,最突出的,就是现在的医疗制度。

  现在的医疗体系,仍是利益导向型的。医院市场化运作痕迹明显,在卫生主管部门对院长的考核、院长对科主任的考核,以及科主任对一线临床医生的考核中,经济指标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医院主要根据业务收入确定可分配总额,内部分配也主要以科室业务收入为依据。在这一指挥棒下,医生有时只好违背良心指引,瞄准病人的钱包。

  医疗要回归公益,医生收入就要与相关检查,所开具和使用的药品、器械等脱钩,同时要强化医生收入与医疗治疗、服务质量的关系。如果某位医生进行的检查以及开具和使用的药品、器械最少,而治疗效果最好,则他应成为人们称颂的对象,收入也应该最高。现在的医疗制度恰恰没有提供这样的激励机制。

  合理的制度鼓励人们求真向善,鼓励人们拥有良好的生活水准。好的医疗制度也应该鼓励医生全身心投入到诊疗和研究活动中,应该奖励医生的善行并给予他们适当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医改逐渐进入深水区,这类触及“灵魂”的问题实际上已经提了出来。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