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2012年初开始,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原43医院)相继出台、完善了241项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管理、信息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人性化管理、质量管理,从根本上触及到"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疑难杂症".2012年,昆明总医院门诊量同比上升30%;人均住院费用由上年的21000元降至14221元,全院毛利降低了5000多万元。在云南省和昆明市职工医保医院服务质量和履约诚信考核中,该院名列昆明地区省、市级医院第一名,囊括了全省医疗卫生行业2/3的高等级奖项。
话题
医院与病患,长期以来以矛盾的方式存在。一边是患者"看病难",一边是医生压力大;一边是百姓看病贵,一边是医院运行成本高。二者利益真的不一致?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的一系列强化管理组合拳,"疗效"迅速,以实践说明医患利益不仅并行不悖,而且相互交织。在收到明显成效时,院领导坦言:阻力不小。
患者为本看病省时省心省钱,我们打心理欢迎
提到看病,许多患者还没踏出家门就焦虑起来,无论选择哪家医院都免不了承受"煎熬".患者的说法透着无奈:"进了医院,漫长的排队、等待,拥挤不堪,反复折腾,好人都变成了病人。"
这些行业通病,作为军队医院的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同样存在,医院管理者同样明白自己的状况。该院重拳出击,率先"拿自己开刀".从去年4月起,信息化建设在全院推行,作为"第一站"的门诊,更是实现了从挂号到拿药的全程信息化,将每个患者平均在院时间缩短了半小时。
"好!好!好!"红河州患者林女士敏锐地发现了这些变化,并连说了3个"好"字。
林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来昆明看一次病不容易,但往往到了医院,才发现当天要看的科室没有专家坐诊,"有时候要从上午等到下午两点半,走开了,怕错过看病;待在医院,又很难熬。"
从去年4月开始,该医院将14:30的门诊时间前移至13:00,并要求每个科室每天派出专家坐诊,从上午到下午不换人。
"我和好几个州市来的患者交流过,都感觉"看病难"在这里是真的缓解了。"林女士确实很满意。
网友@清婉认为,不论是前移的看病时间、增设的夜间门诊,还是流程的优化,这些细节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本"的思想,值得肯定。
严格执行新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抽查处方、对500元以上的"大处方"实行重点监管等一系列制度,从不同角度"卡死"医生权限。曾经一个小感冒动辄上千元治疗费的过度医疗现象,在这里成为不可能。
这些改变,引来了患者的一片叫好,但也有患者表示了自己的担忧:"方便我们看病,又降低了治疗费用,我们当然欢迎,但会不会只是走走过场?"更多患者则认为,这样的变化早该发生了,"不只是43医院,其他医院也同样应该改一改。"
重新布局压力大动力足,再多困难都要克服
一年多来,该院医护人员最大的感受就是:从来没有这么忙过。
严格管理,对许多科室来说无异于一次流程再造,每一个环节都纳入绩效考核,全程得到有效监管,容不得丝毫疏忽。医护人员肩上的任务重了,压力大了。
单说考试和培训之多,就让医护人员十分紧张,但许多医护人员认为这样的"本业"回归十分必要,因为"一些医生常年不培训,不用的基本临床技能已经慢慢荒废了。"
老年重症监护中心主任魏玲最近的心情就很好,因为科室的医护人员告诉她,经过一段时间"实战",大家已经不怕考试,也不怕实战了。
无法回避的是,一系列调整给不少科室带来了工作上的压力,很多环节需要重新布局。开设留观病区后,医院要求这里的病人在48小时内必须完成术前检查和前期治疗并转入住院部,一位住院部医生有些无奈:"我们的压力很大。"
从急诊科调入留观病区的主治医师杨明浩认为,留观病区的设立,使许多曾经收不进来的病人有了"入口",避免病情延误,因此再难都会全力进行保障。"关键还是靠制度,我们和住院部形成双向考核、相互监督,哪一边出问题都要追究责任。"
也有门诊医生坦言,将就诊时间提前到13时,医生中午休息时间短了,下午坐诊偶尔会出现"头晕"的现象,要强打精神才能保持状态。他话锋一转:"只要患者方便了、满意了,再多困难都要克服。"
门诊部主任王明圣说,医院在严格管理之外也很人性化,如今工作人员奖金都有了不同幅度的增加。实干精神在全院提倡后,虚的成分少了,实的东西多了;"灰色收入"少了,"阳光收入"增加了;明规定畅行了,"潜规则"逐渐消失了。
寻找出口实现"大门诊、小病房、大康复",希望全省联动
"跟台",是此前并不为患者了解的一个术语。
由于一些高值耗材的使用要在手术现场才能确定,常常出现厂商、经销商带着耗材直接进入手术室"跟台"的情况,用或没用,用了多少在术后才进行申报。应该事前监管的医学工程科由此变成了事后审核,这就导致管理混乱、以次充好、虚报多报的情况出现,这在很多医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医学工程科主任王振洲介绍,禁止"跟台"、实现闭环管理后,该院2012年耗材支出比2011年减少6000余万元。这一块的费用如果不降,医院运行成本不断增加,大部分负担仍然是转嫁到患者身上。如今,在药剂科、医工科对药品、耗材的严格管控下,医院药品、耗材收入下降了一亿多元,病人平均住院费用也随之明显下降。
另一个呈下降态势的还有平均住院日。实际上,这一工作医院已连续推动了3年,但收效甚微。实行"大门诊、小病房、大康复",极力做大康复这个"出口",经过1年多的努力,当前全院平均住院日仅10.28天。
"喜"的背后,康复医学科主任韩斌却有些"愁"."现在我这里每天都是"十进十出",需要再往下寻找"出口"."目前,医院已与3家专业认证的康复医院建立了"医疗救治纵向联合体",但还远远无法满足需求。据韩斌估算,若能发展至4-5家下级医院就十分理想了。
目前全省州、县一级医院基本上都有了康复医学科,社区医院也应当能承担起这样的职能,但往这些医院转一个病人往往都要凭借医生之间或医院之间私底下的关系。
同样的情况在上海就得到了有效解决。由于社区医院有了政策支持,对康复的医保病人可以全额或按一定比例报销住院费,从上级医院转入下级医院的流程十分顺畅。在上海做一个脊柱手术,入院到出院平均不超过7天。
韩斌认为,要改变这一面貌必须是顶层设计的完善。希望省内尽早给社区医院在政策层面进行扶持,并建立全省联动的医院网络。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