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日起,北京市九家医院将启动电子病历试点工作。未来五年,将完成全市所有居民的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市民在任何一家医院就诊,都能调出全周期的健康档案。
这一举措,在吸引市民首诊在社区、层级就诊的同时,有望减少诊疗流程,并避免重复检查。
《京华时报》援引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邓小虹的话称,从2011年1月1日起,北京市级财政将出资2900万元,在区级(每区县2100万元)和医院(每家550万元)财政的支持下,用五年时间完成全体居民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平台的建设。
首批选取的九家试点医院包括:人民医院、北医三院、同仁医院、天坛医院、北京医院、中日友好医院、阜外医院、顺义区医院和大兴区人民医院。
报道称,电子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使用信息系统生成的数字化信息,并能实现存储、管理、传输和重现的医疗记录。届时,护士只要在相应的电脑中输入患者的姓名、性别等***,健康档案、诊疗资料等就会有所显示,患者带着不同医疗机构的检查资料求诊。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亚药理学会和英国药理学会主办的澳-英联合药理...[详细]
2月28日,GW制药宣布美国FDA授予该公司用于治疗儿童Lennox-G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