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消化内科医学进展 > 全胃切除术后肠道营养吸收功能障碍和调节

全胃切除术后肠道营养吸收功能障碍和调节

2012-07-17 14:52 阅读:7834 来源:孙立波 责任编辑:潘乐乐
[导读] 全胃切除是手术治疗胃中上部及全胃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因全胃切除后消化道结构的重大改变,患者的饮食、消化液分泌以及营养吸收功能均受到极大影响,手术后患者长时间内营养状况低下,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和生存质量。如何改善全胃切除患者术后的营养

    全胃切除是手术治疗胃中上部及全胃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因全胃切除后消化道结构的重大改变,患者的饮食、消化液分泌以及营养吸收功能均受到极大影响,手术后患者长时间内营养状况低下,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和生存质量。如何改善全胃切除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是消化外科医师长期以来努力解决的难题,但众多的研究结果仍然得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本文主要从全胃切除后消化管重建方法对肠道功能的调节、全胃切除后消化道生理功能的改变和调节,以及全胃切除后营养物质的补充方法等几方面阐述全胃切除术后肠道营养吸收功能的障碍和调节。

    一、消化管重建术式对肠道消化功能的调节

    全胃切除后争取在消化管重建方面恢复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是外科医师最先采用的方法。自1897年Schlatter行第1例全胃切除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术开始至20世纪80年代各种襻式空肠代胃术式的问世,外科医师发明创造70余种消化管重建术式,但基本术式离不开以下三种方式:(1)空肠与食管吻合的Roux-en-Y及其改良术式;(2)为保留十二指肠通道行空肠间置的各种术式;(3)为保证空肠电生理完整性而保留空肠连续性的各种襻式手术。术式种类虽然多种多样,仍均不能同时解决全胃切除术后三大疑难问题,即食物贮袋、十二指肠生理通道和食物反流。

    在上述三方面问题中,食物贮袋问题相对容易解决。通过各种方式空肠与空肠的吻合和襻式重叠,显著增加了患者的饮食量。但多数食物贮袋使用了具有重要营养吸收功能的上段空肠,而且贮袋多建立在消化液与食物混合之前,这无疑减少了上端空肠有效消化吸收功能的长度,使其手术后短期内仍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通过间置空肠的方法保持十二指肠通道的连续性,达到食物与十二指肠充分接触的目的,但由于神经分泌调节和胃泌素调节的缺失,该术式不能达到充分刺激胆汁和胰液分泌的目的,而术式的相对繁琐也令许多外科医师不愿选择。空肠与食管吻合的Roux-en-Y及其改良术式由于操作简单、减少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少,容易被多数外科医师接受。食物反流是该术式易出现的问题,但若能保证食管空肠吻合口与空肠空肠吻合口之间的距离保持在40 cm以上,即可有效地防止食物反流的发生。我们改良后的Roux-en-Y术式在增加贮袋功能的同时,并没有增加反流等并发症,在经过两年左右的饮食调节后,部分患者可恢复到手术前的体重和营养状态,但多数患者因病情的发展,很难生存两年以上。可见,各种手术术式均有其优势和弊端所在,理想的完美术式并不存在。在不增加并发症的前提下,熟练地掌握一种术式显得更为重要。

    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生理功能的改变与调节

    生理条件下,胃主要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方面调节消化器官的运动和分泌[8]。在神经调节方面,发自迷走神经的副交感神经是调节胃肠、胆、胰等消化器官运动和分泌的主要神经。该神经通过胃的容受性舒张和消化液的分泌,为食物即将进入胃和小肠继续进行消化创造条件。同时,通过胃和中枢之间的迷走神经长反射,以及局部胃壁内神经丛的局部反射,促进胃液和小肠液分泌和胃肠运动。全胃切除后由于贲门周围迷走神经的离断,上述神经反射和调节的丧失,势必出现消化器官运动和分泌功能的失调。在体液调节方面,主要通过胃肠激素和局部体液激素调节消化器官的运动、分泌和吸收功能。胃泌素是重要的体液调节激素之一,其分泌主要是在迷走神经和胃壁内神经丛的反射性调节下通过胃窦和十二指肠黏膜的G细胞释放。胃泌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胃酸和胰酶的分泌;其次,可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的分泌和胃肠运动。全胃切除的结果是胃泌素分泌器官及其调节胰液、胆汁和肠液功能的丢失,致使食物消化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被破坏,最终导致营养代谢障碍的发生。

    动物实验表明全胃切除后胰腺发育延迟,淀粉酶和脂肪酶分泌不足。临床研究结果也证实全胃切除后因胃泌素缺乏导致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和胆囊收缩素的异常升高,而胰酶的替代治疗并不能明显改善肠道的消化功能和脂肪的异常代谢。可见全胃切除后导致的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消化器官运动、分泌和营养吸收功能障碍,并不能通过一两个局部因素的调节而得到整体的改善。全胃切除后消化管运动、分泌和吸收功能的自我恢复和调节可能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最佳途径。

    三、全胃切除手术后营养物质的补充与调节

    近60%的胃癌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存在一定程度的营养不良。全胃肠外营养(TPN)不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相关并发症较多,因此,不主张在全胃切除后使用TPN。全胃切除后短期内胃肠外营养(PN)的支持可减少患者体内蛋白和脂肪组织的异常代谢,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状况,补充肠道动力恢复初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不足[13]。由于全胃切除后短期内小肠功能的迅速恢复,早期的肠内营养(EN) 可以保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维护其免疫功能,全胃切除后尽早恢复EN愈来愈受到关注。众多的研究表明,全胃切除手术后早期EN不仅能够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减少ICU监护时间,降低住院费用,还是治疗吻合口瘘的良好方法。我们的研究还表明,对于老年全胃切除患者,早期的EN还有助于减少胃肠减压所导致的肠源性呼吸道感染。

    肠内营养制剂种类繁多,按其在体外预消化的程度和功能,基本分为五类:
    (1)口服补充性饮食,有高氮和高热量型,可作为餐间补充性营养,在肠功能疾病恢复条件下使用;
    (2)部分预消化多聚体性饮食,由整蛋白、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合成,多在管饲喂养条件下进行EN支持;
    (3)预消化的化学成分明确的要素饮食(主要为单体营养素):主要适用于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其氮源为水解蛋白短肽或游离氨基酸单体,碳水化合物由酶部分水解淀粉后的麦芽糖糊精或双糖或单糖提供,脂肪由长链脂肪酸及中链脂肪酸共同提供,以及必需的电解质及微量元素,如短肽型肠内营养剂、肠内营养混悬液;
    (4)特殊疾病营养物,合并糖尿病、肝功能不全等疾病时的营养液,如适合糖尿病患者的瑞代营养液;
    (5)特殊营养制剂,如添加谷氨酰胺、精氨酸、ω-23脂肪酸、核苷酸、膳食纤维等特殊物质的营养剂。
    全胃切除后患者早期营养不宜选择高热量营养物质,选择要素饮食更容易被肠道消化和吸收。有研究认为甲地孕酮和饥饿激素可以调节全胃切除后患者的食欲,其疗效有待于更多的临床观察。国内有研究认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EN联合生长激素,能迅速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但对于肿瘤患者使用生长激素的适应症还缺乏统一标准。

    总之,全胃切除引起的一系列肠道动力和分泌失调是导致术后营养状况不能快速恢复的主要原因。各种消化道重建术都有其合理性和不能避免的缺陷,药物的调节作用非常有限,合理应用营养支持治疗能帮助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减少并发症。长期生存患者有可能完全恢复肠道的营养吸收功能。(全胃切除术后肠道营养吸收功能障碍和调节 孙立波)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