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医科类院校意外“断档”:矫情or事实 ?

医科类院校意外“断档”:矫情or事实 ?

2015-08-17 16:40 阅读:1323 来源:环球医学 责任编辑:李思民
[导读] 近期,一篇名为《高考招生,医科类院校意外“断档”》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阅读量突破10万次。“好学生不学医”,“人医不如兽医”等言论引发热议。今年医学专业是否真的出现“断档”?优秀学子是否对医学专业望而却步?

    近期,一篇名为《高考招生,医科类院校意外“断档”》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阅读量突破10万次。“好学生不学医”,“人医不如兽医”等言论引发热议。今年医学专业是否真的出现“断档”?优秀学子是否对医学专业望而却步?

    《高考招生,医科类院校意外“断档”》一文提到,北京协和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多所知名医学院校高招出现“断档”现象。如,“广州中医药大学招理科生1808人,只投出674人,招文科576人,只投出140人,断档2/3;南方医科大学文科计划招200人,实际投档50人,断档3/4。”

    调查:医学招生热度不减 录取分数居高不下

    经查阅今年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显示:广州中医药大学计划招理科生1299名,投档数为1284;南方医科大学计划招理科生1522名,投档数为1583。从录取分数上看,医科大学仍是不少优秀学子的选择。

    2015年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最低分646分,高出一本线69分以上录取;临床医学五年制最低分619分,高出一本线42分以上录取;口腔医学最低分627分,高出一本线50分以上录取。

    中山大学医学院各医学类专业分数线也均高于一本分数线,今年中大录取最高分为680分,就报读在八年制临床医学中,高出一本线103分,口腔学的分数线也达到了655分,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录取分数线为654分。

    放眼全国,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北京本地招生的理科最低录取分数为579分,高出一本分数线31分;同济大学在上海本地招生的理科最低录取分数为484分,高出一本分数线70分。

    从录取情况看,“好学生不学医”这一谣言不攻自破。

    为何会传出这样的谣言?


    1、 医生是个“高投入低产出”的职业,时间成本高。

    医学生的培养周期比其他专业明显长。本科5年、研究生3年后,如果不考博士,还要继续3年的住院医师培训,11年和其他本科的4年相比较来说无疑让这些学子们度日如年。

    2、薪酬水平低,收入与付出难成正比。

    今年5月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显示,收入在3000元及以下的医师占29.46%,收入在3000元至7000元的医师占52.77%,收入在7000元至10000元的医师占11.58%,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医师仅占6.15%。医师的收入在社会整体收入中可能排名为中上水平,但内地医师的收入水平远远低于国外或者港台地区医师的收入水平。

    3、医生工作的强度远超想象。

    有人说,中国医务工作者就像陀螺,停不下操劳的脚步。《中国医师执业状况**》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医护人员普遍存在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休息时间少等问题。目前国内近七成医生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0小时,对照劳动法“劳动者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规定,医生群体的工作时间普遍超过这一标准。

    4、医患关系脆弱。

    近年来,暴力伤医事件频发。《中国医师执业状况**》显示,在过去一年中,仅27.14%的医务人员未遭遇过暴力事件。

    出路何在?

    1、 关注医生的劳动价值。

    有关部门应提高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逐步提高医务人员的劳务性收入,保障医生的“辛苦钱”。

    2、完善医师队伍培养体系。

    针对目前医生劳动强度大,人才缺乏的问题,有关专家表示应持续完善医师队伍培养体系,建立医师合理流动机制,落实对口帮扶政策,提高基层医师诊疗能力和水平,进一步鼓励社会办医;同时,应进一步推动多点执业,解决医疗人才城乡分布和区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3、依法打击医闹和暴力伤医的行为。

    4、加重视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

    5、改善医生过劳现状。


    医务工作者不是超人,将其置于“过劳”的险境,无异于让公共健康跟着过劳的医务工作者走钢丝。因此,在发达国家,医生过劳是有极***律风险的怪事。譬如在德国心脏中心,大多数医生每周的工作时间是严格限定的,教授以下的主治医生一般为每周40小时,超时工作医院必须支付高昂的加班费。医院为节约成本,一般会对超过合同工作时间的医生进行强行休假。新医改及医院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医生过劳现状。

    医学生是未来的医生,是我们健康的守护者。莫要等到有一天无人给我们看病时,我们再去反思过去!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