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心血管内科医学进展 > 心内科患者精神心理问题诊治

心内科患者精神心理问题诊治

2014-02-17 10:01 阅读:1241 来源:医脉通 作者:孙福庆 责任编辑:云霄飘逸
[导读] 2014年1月,《在心血管科就诊患者的心理处方中国专家共识》正式发表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旨在将“双心医学”作为心血管病整体防止体系的一部分。共识中的精神心理障碍包括心境恶劣、轻中度焦虑和(或)抑郁、惊恐发作和谵妄。

    2014年1月,《在心血管科就诊患者的心理处方中国专家共识》正式发表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旨在将“双心医学”作为心血管病整体防止体系的一部分。共识中的精神心理障碍包括心境恶劣、轻中度焦虑和(或)抑郁、惊恐发作和谵妄。

    一、共识强调实用性和操作性

    该共识的通讯作者胡大一教授表示,“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片面、形而上学,但我希望把更多的笔墨放在对患者干预的科研和临床路径的探索上。”

    共识的执笔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丁荣晶教授说,既往有很多心理康复相关方面的书籍或资料,但普遍缺乏可操作性,“本共识的一大特点就是强调实用性。”丁荣晶介绍,心血管病是致命性疾病,而至心脏科就诊的患者若存在精神心理问题,多数为亚临床或轻中度焦虑、抑郁,没有达到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这部分患者由心脏科医生处理更安全方便。丁荣晶也指出,心血管医生要注意一些“危险”病例,如难治性病例、依从性不佳的病例、重症和危险病例,伴有明显迟滞、激越、幻觉,或转为兴奋、敌对、有自伤或**危险,或有伤人危险的,尤其要转诊。对于投诉病例,抱怨不同医生处理不当,理据并不充分的也要注意会诊或转诊。

    胡大一表示,该共识的推出,不是在心脏科筛查精神病患者,而是针对心脏器质性病变、疑似心脏病的症状所引起的情绪波动进行干预。尤其要注意的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必须要避免的是将患者‘被心脏病’”.

    胡大一认为,“双心医学”不是在心血管科筛查精神障碍患者和试图纠正患者的性格,而是将精神心理卫生等同于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作为心血管病整体防止体系的一部分,以求提升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

    二、如何识别精神心理问题

    1.简短的三问法

    心脏科的临床诊疗节奏快,对患者的情绪体验难以逐一澄清。可采用简短的三问法,初步筛出可能有问题的患者:(1)是否有睡眠不好,已经明显影响白天的精神状态或需要用药?(2)是否有心烦不安,对以前感兴趣的事情失去兴趣?(3)是否有明显身体不适,但多次检查都没有发现能够解释的原因。三个问题中如有二个回答“是”,符合精神障碍的可能性为80%左右。

    2.量表使用

    共识建议,也可在患者等待就诊时,采用评价情绪状态的量表筛查。推荐《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患者健康问卷-9项(PHQ9)》、《广泛焦虑问卷7 项(GAD-7)和《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等。

    量表作为标准化评估工具,有各自的用法和适用范围,有的量表需经过培训才能有评价一致性。例如,汉密尔顿抑郁量表,需由受训合格的专业人员实施测评,不能由患者自填。有的量表用于筛查,灵敏度和特异度都合格,但作为考察病情变化的指标过于简单。而自评问卷不能直接得出精神科诊断。

    三、门诊患者诊治流程

    在门诊面对患者时,建议采用以下流程。

    (1)详细询问病史:在常规询问患者的现病史、既往史和用药情况的同事,也就了解患者是否有躯体症状反复就诊而没有合理的病因的情况(三问筛查中的一问);另外,询问一般生活中的普通症状,如食欲、进食、二便、睡眠问题等,也有提示情绪问题的意义(睡眠也是三问中的一问);在患者发现医生重视其生活中的困扰、关心他的生活情况下,适当问及情绪困扰(如遇事紧张或难以平复、兴趣活动缩窄等),也就弄清了症状发生与情绪背景,给患者提供机会梳理各种症状与情绪波动有无相关性,对帮助患者认识某些躯体症状与情绪的关系有帮助。

    (2)做必要的相关心血管病检查,使对患者躯体疾病或生理功能紊乱的判断更有依据,主诉中哪些可用心血管病解释,哪些不能;针对心血管病的性质和程度,应有什么处理等。

    (3)如果患者三问筛查中有2个以上予肯定回答,或发现其他心理问题线索,可有针对性进行《躯体症状自评量表》、或PHQ9/GAD7 或HAD量表评估。

    (4)如果精神症状存在已较长时间(1 个月以上)或症状明显造成生活紊乱,在心理支持和征得患者认同情况下,及时给予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

    (5)治疗过程中可以量表评分,根据量表分值变化观察药物治疗是否有效,是否需要加药或换药。

    四、临床处理

    包括支持性心理帮助(认知行为治疗-健康教育、心理支持、提高治疗依从性、随访)、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和特殊情况的处理等。

    1.运动疗法

    运动治疗对于冠心病的益处已成为医学界的共识。研究证明运动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运动治疗能使合并抑郁的冠心病患者病死率降低73%.

    对所有患者,医生均应鼓励进行每周3-5 d,最好每天、每次30-60 min 中等强度有氧锻炼,辅以日常活动如散步、园艺、家务,2 次的抗阻训练,包括哑铃、弹力带等应用。

    2.药物治疗

    对于合并心理适应问题或精神障碍的心脏疾患患者,对症处理可改善患者精神症状,但何种药物处理对心脏疾病有益,仍存争议。

    抗抑郁焦虑药物包括: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和四环类抗抑郁剂、5-HT 受体拮抗和再摄取抑制剂(SARI)、5-HT 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复合制剂等。

    SSRI 是当今治疗焦虑、抑郁障碍的一线用药,由于一般2 周以上起效,适用于达到适应障碍或更慢性的焦虑和抑郁情况,包括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和西酞普兰。研究认为该类药物用于心血管病患者相对安全。

   



    苯二氮卓类用于焦虑症和失眠治疗,特点是抗焦虑作用起效快。根据半衰期可分为半衰期长和短两类。常用长半衰期药物包括:**、艾司唑仑、**等;常用的短半衰期者包括:劳拉西泮、***、**、奥沙西泮等。长半衰期药物更适合用于伴有失眠的情况,睡眠时用药。

    对于合并精神心理问题的心脏疾病患者,需遵从包括诊断确切、剂量逐步递增、足量治疗6——8 周、根据病情决定用药时间和无效换药等7项药物治疗原则(下表)。

   

     相关资源:2013 在心血管科就诊患者的心理处方中国专家共识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