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发现,RET融合基因存在于部分非小细胞肺癌亚群中(NSCLC)。由于对此类肿瘤认识较为有限,因此上海复旦大学癌症中心的王瑞博士与陈海泉博士等人对此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对存在RET融合基因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了确定。该文发表于2012年11月13日在线出版的《临床肿瘤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合实时定量PCR策略,共对936例通过手术切除治疗的NSCLC患者的RET融合基因情况进行了检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以及原位荧光杂交分析,对结果进行了验证。同时对633例肺腺癌患者的EGFR、KRAS、HER2、 BRAF基因突变情况以及ALK基因重排情况进行了研究。此外研究人员还收集了患者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分期、级别、国际肺癌研究协会/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对肺腺癌亚型的分类、以及无复发存活期等信息。
研究人员发现,在936例NSCLC患者中,有13例患者(633例腺癌患者中有11例,24腺鳞状细胞癌患者中有2例)完全检测到RET融合基因存在。在这13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为KIF5B-RET,3例患者为CCDC6-RET,1例患者为新发现的NCOA4-RET融合基因。存在RET融合基因的肺腺癌患者,其肿瘤分化情况较差(63.6%,对于 RET v ALK,P = .029;对于RET v EGFR, P = .007),患者年龄偏低(≤ 60岁; 72.7%),非吸烟者(81.8%)多发,并且患者多见实体亚型(63.6%)、瘤体较小(≤ 3 cm)、以及N2病情(54.4%)。患者平均无复发存活期为20.9个月。
王瑞博士等人认为,RET融合基因存在于1.4%的 NSCLC患者以及1.7%的肺腺癌患者中,并且该基因具有可识别的临床病理特征,因此,可考虑进一步将RET融合基因用于临床应用,并对其进行靶向治疗研究。
肺癌已成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别占比19.59%和24.87...[详细]
在我国,肺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首位,约为46.08/1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