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消化内科医学进展 > 肠炎中医诊疗技术(2)

肠炎中医诊疗技术(2)

2011-08-17 11:01 阅读:194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q****e 责任编辑:qionghe
[导读] 肠炎是肠道炎症的泛称。根据发病的特点可分为急、慢性两类。急性肠炎,是一种肠道黏膜急性卡他性病变;慢性肠炎,是肠壁黏膜炎症病变过程极为缓慢且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的一种疾病,它由急性肠炎转化而来,腹泻为其主要症状。 本病属于中医学泄泻的范畴。 病


    其他疗法

    1.耳针

    [取穴]  大肠、小肠、腹、胃、脾、神门。

    [操作]  每次取3~5穴,毫针刺急性肠炎留针15分钟,每日1~2次;慢性肠炎留针30分钟。

    2.脐疗

    [取穴]  神阙。

    [操作]  五倍子适量研末,食醋调成膏状敷脐,伤湿祛痛膏固定,2~3日一换。适用于久泻。

    3.穴位注射

    [取穴]  天枢、足三里、上巨虚。

    [操作]  每次取1~2对穴位,用维生素B10.3~0.5毫升,或用蒸馏水3~5毫升,针刺得气后,作穴位内注射,可连续注射3~5天。取天枢、上巨虚,用黄连素注射液或维生素B1、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每次注射0.5~l毫升。

    4.灸法

    [取穴]  天枢、关元、神阙。

    [操作]  用直接灸法,以桐籽大艾炷,每穴灸5~7壮,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天枢和关元可交替使用,或在针刺后加灸亦可,如灸神阙须用隔盐灸或隔姜灸。本法对寒湿型肠炎或脾胃虚弱型肠炎具有较好的疗效。此外,急性肠炎,还可用艾条作双侧外踝尖悬灸,灸至局部皮肤灼热,潮红,可持续熏灸10~20分钟。

    5.三棱针

    [取穴]  足三里、公孙、内庭、厉兑。

    [操作]  每次选用2~3穴,用三棱针迅速刺入皮下,深约一分许,再迅速拔出,手法要轻捷,快速无痛,针出后出血5~15毫升不等,以血色转红为佳,出血不畅者,可于针后拔罐,以出尽恶血。

    6.埋线

    [取穴]  天枢、大肠俞、关元。

    [操作]  每次选用两穴,按埋线法操作常规,穴内埋入羊肠线两厘米,术后局部敷以消毒纱布,以防感染,20~30天治疗一次。

    适宜技术

    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技术

    [取穴]  天枢(双)、气海、关元。

    [操作]  患者取仰卧位,暴露腹部,将做好的药饼放在待灸穴位,点燃艾段上部后置药饼上施灸,每次每穴各灸两壮,每壮约燃15分钟,感觉较烫时适当移动药饼。每日一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共治疗6个疗程。

  • 1
  • 2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