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疗法
1.耳针
[取穴] 大肠、小肠、腹、胃、脾、神门。
[操作] 每次取3~5穴,毫针刺急性肠炎留针15分钟,每日1~2次;慢性肠炎留针30分钟。
2.脐疗
[取穴] 神阙。
[操作] 五倍子适量研末,食醋调成膏状敷脐,伤湿祛痛膏固定,2~3日一换。适用于久泻。
3.穴位注射
[取穴] 天枢、足三里、上巨虚。
[操作] 每次取1~2对穴位,用维生素B10.3~0.5毫升,或用蒸馏水3~5毫升,针刺得气后,作穴位内注射,可连续注射3~5天。取天枢、上巨虚,用黄连素注射液或维生素B1、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每次注射0.5~l毫升。
4.灸法
[取穴] 天枢、关元、神阙。
[操作] 用直接灸法,以桐籽大艾炷,每穴灸5~7壮,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天枢和关元可交替使用,或在针刺后加灸亦可,如灸神阙须用隔盐灸或隔姜灸。本法对寒湿型肠炎或脾胃虚弱型肠炎具有较好的疗效。此外,急性肠炎,还可用艾条作双侧外踝尖悬灸,灸至局部皮肤灼热,潮红,可持续熏灸10~20分钟。
5.三棱针
[取穴] 足三里、公孙、内庭、厉兑。
[操作] 每次选用2~3穴,用三棱针迅速刺入皮下,深约一分许,再迅速拔出,手法要轻捷,快速无痛,针出后出血5~15毫升不等,以血色转红为佳,出血不畅者,可于针后拔罐,以出尽恶血。
6.埋线
[取穴] 天枢、大肠俞、关元。
[操作] 每次选用两穴,按埋线法操作常规,穴内埋入羊肠线两厘米,术后局部敷以消毒纱布,以防感染,20~30天治疗一次。
适宜技术
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技术
[取穴] 天枢(双)、气海、关元。
[操作] 患者取仰卧位,暴露腹部,将做好的药饼放在待灸穴位,点燃艾段上部后置药饼上施灸,每次每穴各灸两壮,每壮约燃15分钟,感觉较烫时适当移动药饼。每日一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共治疗6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