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6月16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第二代轮状病毒疫苗似乎与第一代类似,也增加肠套叠风险,但其受益仍然远远大于风险(N. Engl. J. Med. 2011;364:2283-92)。
为评价新一代轮状病毒疫苗(RV1,Rotarix)常规接种与肠套叠风险的相关性,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的Manish M. Patel博士及其同事利用墨西哥和巴西婴儿住院病历,确认615例肠套叠患儿(墨西哥285例,巴西330例)以及2,050例与之匹配的对照者(墨西哥739例,巴西 1,311 例),并通过接种卡确认其中594例患儿(97%)和2,033对照者 (99%)有接种史。
病例分析及病例对照分析显示,墨西哥和巴西婴儿接种RV1后短期肠套叠发病率分别约为1/51,000和1/68,000,每年因肠套叠导致的额外住院病例数分别为41例和55例,额外死亡病例数分别为2例和3例。然而,接种RV1疫苗可分别避免663例和11,551例5岁以下墨西哥儿童因轮状病毒疾病死亡和住院, 巴西则分别为640例和69,572例,表明其受益远远大于风险。此外,两国接种婴儿肠套叠发病特点有所不同。墨西哥婴儿接种首剂疫苗后的第1周内肠套叠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时段,发病率比为5.3;然而巴西则不然,在接种第2剂后1~7 d发病率小幅增加但具有显著性。
研究者认为,墨西哥婴儿发病特点符合肠套叠发病机制:接种首剂疫苗后的第1周内肠内疫苗病毒**达到高峰,淋巴组织或肠道局部可能出现炎性反应,从而可引发肠套叠。在巴西,RV1与口服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同服,这样做会降低RV1的免疫原性,从而降低RV1相关肠套叠风险,而墨西哥婴儿接种的是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此外,诸如婴儿饮食、母乳喂养、肠套叠自然风险以及母体抗体水平差异等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肠套叠风险。
研究者指出,上述最新数据已经得到世界卫生组织(WHO)以及巴西、墨西哥和美国监管部门及免疫咨询委员会的审核,他们一致赞成继续推荐婴儿接种疫苗,以预防严重且致命性的轮状病毒疾病。但他们同时强调,鉴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婴儿口服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因而墨西哥经验可能不适用于这些国家。此外,发展中国家婴儿对轮状病毒疫苗的免疫应答以及粪便排出疫苗病毒菌株数量通常低于发达国家,这也预示着肠套叠风险可能存在差异。
斯坦福大学的Harry B. Greenberg博士在随刊述评中称,基于最新和既往研究推测,任何口服轮状病毒疫苗都可增加肠套叠风险,但该风险似乎很小。由于RV1来源于致病性人类轮状病毒,推测自然野生型轮状病毒有可能导致极少数肠套叠病例。此外,RV1和其他第二代轮状病毒疫苗获准前的大型安全性试验没有发现肠套叠迹象,原因很可能是这些试验不能检测到概率在1/50,000以下的罕见事件。目前最重要的是,整个医疗界,特别是疫苗相关机构,应更好地向公众传递这样一个事实:包括疫苗接种在内的几乎所有的有益干预都伴随某些风险,但关键问题是确保受益风险比最大化(N. Engl. J. Med. 2011;364:2354-5)。
述评作者认为,虽然目前因轮状病毒感染而导致的死亡病例在美国非常罕见,但轮状病毒感染仍是导致患者就诊和住院的常见原因。此外,在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肠套叠导致死亡病例也极其罕见。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儿童接种轮状病毒疫苗仍然是“最合理和最明智”的选择。
该研究得到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 Alliance)和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部分资助。Rotarix为葛兰素史克公司产品。研究者报告无利益冲突,述评作者与诺华、Ligocyte和Aridis制药公司存在利益关系。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亚药理学会和英国药理学会主办的澳-英联合药理...[详细]
2月28日,GW制药宣布美国FDA授予该公司用于治疗儿童Lennox-G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