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利夫兰大学医院和病例医学中心的Ilke Sipahi博士及其同事报告,他们发现了四成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效果不佳的原因:现行指南提出的CRT治疗适应症心电图标准过于宽松。
基于多项研究证据,现行指南强烈建议,凡是QRS>120 ms[假定符合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要求]的心衰患者均应接受CRT。然而,Sipahi博士等人在对同一批研究进行Meta分析后发现,能通过CRT明显改善临床预后的患者,绝大多数的QRS超过150 ms,且与症状基本无关。
作者检索到10年来的5项比较实施与不实施CRT的临床试验,分别为COMPANION研究(纳入NYHA 3~4级患者)、CARE-HF研究(纳入NYHA 3~4级患者)、REVERSE研究(纳入NYHA 1~2级患者)、MADIT-CRT研究(纳入NYHA 1~2级患者)和RAFT研究(纳入NYHA 2~3级患者),共涉及5813例患者,CRT的适用标准均为左室收缩功能低下(LVEF<30%或<35%)且QRS≥120 ms(仅MADIT-CRT研究例外,QRS≥130 ms)。至少随访1年。
作者发现,5项临床试验中得出了基本一致的结果:在QRS介于120~150 ms的患者中,CRT组达到复合临床终点(死亡或住院)的相对风险(RR)仅略微下降至0.95[95%置信区间(CI),0.82~1.10];而在QRS严重延长(>150 ms)的患者中,CRT组达到复合临床终点的RR降至0.60(95%CI,0.53~0.67)。
分析表明,QRS严重延长患者接受CRT的临床受益***于NYHA功能分级。作者认为,与QRS相比,NYHA功能分级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指标。
Sipahi博士称,在QRS>120 ms的心衰患者中,约40%的QRS介于120~150 ms,CRT对这些患者不仅没有临床获益而且带来不必要的风险。但他也强调,并不能完全排除QRS介于120~150 ms的患者中有部分人仍能通过CRT而获益的可能性,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能有助于确定这一亚组患者。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亚药理学会和英国药理学会主办的澳-英联合药理...[详细]
2月28日,GW制药宣布美国FDA授予该公司用于治疗儿童Lennox-G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