瘙痒性皮肤病是指临床上无原发损害,且以瘙痒为主的感觉功能异常性皮肤病。该病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引起瘙痒性皮肤病的原因可概括为内因和外因两类。内因最常见的为皮肤干燥,感染性疾病、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肝胆疾病、肾脏疾病、血液病、恶性肿瘤、神经精神因素等也可引起。外因可能与物理(发热、寒冷等)、机械(穿脱衣物摩擦等)、化学**(酸碱)、食用辛腥等**性食物或药物(颠茄、西咪替丁等)等因素有关。除上述因素外,甚至某些暗示性言语也可使瘙痒发作或加重。
瘙痒性皮肤病多见于冬季,部分人亦可在夏季发作,一般呈阵发性发作,以夜间为重,有时可有烧灼、蚁行感,可发生于局部或全身,瘙痒的时间和程度轻重不一。
瘙痒性皮肤病与祖国医学“风瘙痒”、“痒风”相类似。隋《诸病源候论》首载“风瘙痒”名,“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而俱往来,在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和临床实践,中医认为凡禀赋不耐、气血虚弱、气滞血瘀、血热内蕴、卫外失固、六淫外袭或食入辛腥等皆可侵及肤腠,导致瘙痒性皮肤病。
对于本病的药物治疗可根据病因、病机进行辨证施治,本文不作赘述,仅简述拔罐、艾灸缓解瘙痒性皮肤病的方法。
对于长期顽固性全身性瘙痒和(或)老年性瘙痒,应在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再使用本疗法,以免延误原发病的治疗。
拔罐法
取穴为神阙穴,适用于全身性瘙痒和局限性瘙痒。神阙穴联系全身经脉,通过经气循行可以交通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在此拔罐可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扶正祛邪,从西医学角度来讲拔火罐可以**机体神经、血管、淋巴结合肌肉组织,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新陈代谢加快,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和消散,并能调节和提高机体免疫力。
施术时令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神阙穴,选择大小适宜的火罐,术者一手持点燃的火具,一手握罐体,使罐口朝下,将点燃的火具迅速伸至罐底并马上抽出,然后迅速将罐扣于神阙穴处,留罐5分钟(视之皮肤潮红充血为度),起罐后随即将麝香风湿膏贴于神阙穴处(防止拔罐后感受风寒导致腹痛、腹胀)。神阙穴拔罐1周2次即可。
艾灸法
主要适用于局限性瘙痒。《针灸问对》有“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气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之训,故无论虚实寒热何种邪气所致的瘙痒性皮肤病皆可用艾灸治之。
将艾条点燃后,术者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如持笔状持艾条,使艾条与瘙痒处皮肤呈45度角(艾条燃端与瘙痒处皮肤的距离约一寸左右),以患者自觉局部温热、术者视之泛红但不致灼伤皮肤为度,根据瘙痒面积每处施灸10~20分钟,1天1次,连续施术15天1疗程。
在拔罐、艾灸时,应嘱患者要注意内衣柔软、宽松,宜棉制品或丝织品,忌毛制品。同时注意皮肤卫生,避免搔抓、热水烫洗,限制酒类、浓茶、咖啡、辛腥食品以及动风发物的摄入,宜多食蔬菜水果,即可在拔罐、艾灸消除症状之后逐渐达到治愈的目的。
作者:蔡小刚
了评估银屑病关节炎(PsA)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研究人员进行...[详细]
皮肤癌患者体表的癌细胞正在如何变化?要是能直观地看到这些“原生态”癌细胞就好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