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心血管内科医学进展 > 研究发现至少三类基因与动脉瘤形成和破裂相关

研究发现至少三类基因与动脉瘤形成和破裂相关

2011-02-16 09:46 阅读:890 来源:健康报网 作者:水**南 责任编辑:水北天南
[导读]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既往基因研究的基础上,发现至少有三类基因与动脉瘤形成和破裂密切相关

  一项课题研究首次提出,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内血量和低钠血症为高级别病人脑梗死的***预后因素。该研究还在既往基因研究的基础上,发现至少有三类基因与动脉瘤形成和破裂密切相关。
  该项课题研究名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性脑血管痉挛治疗策略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赵世光教授领衔完成。该课题近期获2010年度黑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急重症之一,死亡率高达25%~50%,东北地区是该病高发地区,但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述清晰。课题组研究发现,除了一些目前已知因素外,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异常、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等三重因素,同样是加剧脑血管痉挛的重要幕后“推手”。
  研究显示,在SAH后,由于脑血管壁NOS的异常表达,使生理性NO合成减少,引发血管异常收缩。在系统探索凋亡机制过程中,课题组发现SAH后,经典凋亡和非经典凋亡途径的“按钮”均被启动,使血管壁和脑组织细胞发生凋亡,进而引起或加重血管痉挛。在观察各时间段血浆内交感神经活性物质和炎症因子的变化时,课题组发现SAH后血浆中交感活性和炎症反应增高,两者呈正相关,推测它们可能在SAH血管痉挛发生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