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医药代表甄先生从事医药行业近20年,经过一番约见访谈,他向记者详述了药价加码的重重过程:
“有些医院药事委员会的专家是需要公关的,包括主管院长、药剂科负责人”
患者支付药品价格是出厂价的8倍
据从事医药行业近20年的资深医药代表甄先生介绍,国内生产的药品从厂家大体经过以下环节才进入患者手中,有省级代理和厂家自己做两种环节。以治疗肝病的一种针剂为例,出厂价大约5至6元,全国总代理的价格为7至8元,省级代理价格为8至9元。官方认定的中标价格为36元,药价基本围绕中标价波动。省级代理卖给医药公司的价格为32元至33元,即中标价的90%至94%。医药公司卖给医院的价格为36元,医院再加价到42元,比中标价提高了15%左右卖到病人手里。如果按照公式计算,即36元×1.15%=41.4元。
如果是进口药则是厂商自己操作,由厂家进行投标,中标后由各个厂家的人针对医院方面、学科负责人以及学术带头人进行公关。
药品价格需要在省物价局备案,省里参照周边省市价格而定,这就是业内所说的中标价,5个生产厂家一般是取3家,如果是8家则取5家,标期一般为2至4年。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是进入医院,院方都有药事委员会,如果有新药进入医院,需要过半专家投票通过。
有些医院药事委员会的专家是需要公关的,包括主管院长、药剂科负责人,为什么要进这些新药,这些专家和负责人都要出具具体意见。
据了解,部分地区已经取消了医院将零售价提高15%的做法。
“国内企业进行公关时,普遍做法是直接给医生塞钱。合资企业的做法更加灵活,也更加隐蔽”
一般国产药都有三四倍利润
甄先生告诉记者,国内企业进行公关时,普遍做法是直接给医生塞钱。合资企业的做法更加灵活,也更加隐蔽。比如学术论坛、公益活动,一般都在名胜古迹,住在五星级宾馆,请专家讲课要有费用。比如帮助医生在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这也是医生们所看重的。
一般国产药价格都有三四倍的利润,比方说出厂为6.8元,医生卖给病人的价格大约为22.9元。其实药品赚钱不是靠价格,而是靠规模和数量。
进口药的价格一直高高在上,这个是降不下来的,因为很多进口药都是有专利的,价格相对就高。而国内药以仿制为主,过了专利期,价格相对便宜。从这个角度讲,GSK涉嫌经济犯罪的高管表示,药的成本价为30元,零售价300元,运营成本占到二至三成,确实是存在的。
“他们就像间谍到处刺探医生的隐私,然后提供贴身服务”
医药代表“公关”手段无孔不入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部分三甲医院的学术带头人面对着无孔不入的医药代表,要约束自己确实是非常难的事情。一位外科副主任告诉记者,最近有个医药代表天天来医院,给自己打饭、买水果、请吃饭,就像自己的影子,上下班都一样。她伶俐乖巧、善解人意,不叫姐不说话,弄得自己都不会讲话了。老公经常在外地出差,一个月回家呆不了三五天,上小学的儿子放暑假没人管,好几次想张嘴让她帮忙,话到嘴边也没敢说,她担心那样一来就被彻底粘上了。她叹了口气,“她就盼着我张口呢,只要我有难处,她说上刀山下火海都去做;最让我头疼的就是儿子,现在只能凑合一天是一天吧。”
据了解,在医疗行业,某些医药公司和代表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协和医院一位临近退休的医生说,“你有什么兴趣爱好,你的经济状况,你的家庭和朋友圈子,这么说吧,他们就像间谍到处刺探医生的隐私,然后提供贴身服务,这是个人情味很重的社会,你想拒绝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