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医生应改变观念:承认自己是自利人,不要再当天使

医生应改变观念:承认自己是自利人,不要再当天使

2016-05-16 21:07 阅读:1320 来源:掌上医讯 责任编辑:谢嘉
[导读] 凶手据说是精神病人,若属实,则不能单纯归结为医患关系。不过,这不妨碍大家再次反思医患关系紧张的源头。毕竟,以往医生被袭,网友评论里叫好的也不少。

    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陈仲伟遇袭击身亡,引发舆论巨震。

    凶手据说是精神病人,若属实,则不能单纯归结为医患关系。不过,这不妨碍大家再次反思医患关系紧张的源头。毕竟,以往医生被袭,网友评论里叫好的也不少。

    抱歉,我要说些你未必能接受的真话。真相有时就像凶杀现场一样,令人恐惧。你是一个想发现凶手的侦探,则必须克服恐惧,不破坏现场,更不能去美化现场。

    我认为,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有以下这些。

    患者及医生普遍存在观念错误。

    医生被称美化为白衣天使,仿佛他们是另外一群特别神圣的人,不少医生也持这种自我认同。

    天使,就是有求必应的神,不再是自利人。医生若诉诸于利益,不仅舆论不满,有“***”的医生群体也似乎不屑:怎么能把人的生命当成商品呢?

    可医生终究是自利人,他们的背部没有翅膀,也不是生活在应有尽有的天堂。在这凡间,衣食住行,样样都不便宜。一个人如果觉得,其报酬配不上他的工作,那么,必然有情绪,不耐烦、烦躁、怨恨的出现,完全不是意外。

    医生应该改变的观念是:承认自己是自利人,不要再当天使,连比喻都不接受,你要敢说,我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就是为了多赚钱。

    患者的观念错误在于,许多人并不知道治病,也就是个概率事件,感冒不吃药,100%好,阿兹海默症,怎么吃药,100%好不了。很多危重疾病,似乎有些希望,但大家都尽力,可能也治不好。钱花光了,人又死了,一肚子的懊悔、心疼和怨气要找出口,觉得医生神情可疑,自己听听传闻,用用搜索,受害情结越来越重——然后,只要百分之一的人失控,袭击医生的新闻,就少不了。

    在一个环境里,双方不开心,冲突的可能性肯定增大。

    公立医院制度又加剧矛盾。

    公立医院是所谓的事业单位,各种价格是由**指定,一般远低于市场定价。换言之,医生护士被迫劳动,这是某种程度上的**。

    资源稀缺,市场调节将无孔不入。舆论痛恨的红包、吃请、药品回扣之类的“医疗**”就出现了。

    我一点也不恨这些“医疗**”,如果我得了重病,当然尽力找到最好医院的最好医生,送红包,或用另外他觉得安全的方式补偿其服务。因为这是他们该得的。

    绝大多数人永远恨“医疗**”,即使送了红包,也认为自己是被迫的,品德高尚的医生也看不起收红包的同事。但同时,他们的心理更为痛苦:为何我的医术不低,我的品德高,收入却要低于这些我不屑的同事呢?

    一个错误的**指定价格,自认为比市场定价高明,却推到了恶的多米诺骨牌:过低的价格,无法分流消费者,搞得好医院无比拥挤;不收红包回扣的医生,收入过低,工作不愉快;收红包回扣的医生,又陷入职业与道德风险;不给红包的病人觉得自己机会被剥夺;给了红包的又觉得自己被敲诈。

    市场化是唯一出路

    管制得过低的价格,造成了“医疗资源应有尽有,谁都可以享受”的假像,“任何病患都能得到救治,越是大病重病,越可得到保障”,这种承诺违背自然规律,医疗像其他任何商品与服务一样,必然有人消费不起好医生、好医院——因为这些资源很稀缺,像高级餐厅一样,出价高的人才能消费,这些人,注定不多。

    消费能力弱的人,你只能选择更差的医院、更没经验的医生。或者放弃治疗,或者等候他人自愿的援助。

    把医疗的价格交由市场自己决定,所有的参与者,气才会顺。现在的齿科,私立医院不少,如果你光顾过,会发现就医环境一流,医生耐心温柔。有人说,还不是因为价格高。是的,所谓的价格高就有这个好处,觉得高的人,不光顾,光顾的人,受到好服务,医生收获足够的利益,心甘情愿照顾好衣食父母。

    医疗市场化,私立医院增多,最后惠及所有人,包括消费能力落的穷人。

    许多中国人瞧不起肮脏、落后、文盲多的印度,由于私立医院发达,他们反而可以享受低价优质的私立医疗服务,现在已有不少人去印度接受重大疾病治疗。

    中国**,与中国大陆的差异性就更小了,原来的医疗也是怨声载道,自从王永庆(也是福建人)等企业家获准进入医疗市场,私立医院的比重迅速提升至八成后,**成为医疗典范之地。王永庆建立的并非慈善医院,明确以利润做为追求目标,同时制定了一整套措施防止医生为追求业绩不当治疗——企业家有的得办法。

    为何前景悲观?

    我们有两条方式可以走上医疗市场化的出路。

    一是自下而上,一万人人看完这篇文章,九千人同意,人们普遍接受医疗市场化,按自己需求及能力去选择医院,大众观念到了,水到渠成,正如现在宣布所有餐馆公有,必然遭遇最强烈反对,人们知道那样将重归吃饭难。

    可是,对医疗市场化的恐惧与仇恨,还普遍存在,也无进步的明显迹象。市场化不够导致的问题,被错误归因为市场化搞乱了医疗。“医疗不能市场化,生命不能商品化”仍然像圣旨一样,人们跪着接受。

    自下而上这条路,不通。

    二是自上而上。政策的制定者强推医疗市场化,从此**不管医疗了。出现一个类似于***的改革者,大众观念跟不上,无所谓,我说了算。

    医疗市场化了,显见的情况是:价格回归市场,迅速涨到位;一般人看不起好医生、住不起好医院;各类***满天飞;失去医疗特权的权力人群各种反弹。没有坚强的神经,是不足以发动并维持这改革的。

    推动医疗市场化改革,对改革者来说,风险大,受益小,没有动力。这条路,也不通。

    没有出路,医生就用脚投票了。

    据统计,中国34岁以下医生逐年减少。医学院的招生也不乐观。与医生供给减少相对的是,中国人对医疗的需求大增,官方预测,到2025年,中国的患病人数将比2000年增长70%.

    供需失衡加剧,更加背离市场,医患双方更不开心、更暴躁,关系更加恶化不可避免。

    最后,我们还是要记住:我们不应强求他人为自己服务,我们要给予他人足够的报酬。世界迟迟不变好,不妨碍自己先当个明白人。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