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一则“郑州儿科医生红黑榜”的帖子引起了大家关注。自去年7月份开帖以来,该帖引起了10多万人次的点击关注,近300名年轻妈妈写出带宝宝看病的心得,指名道姓列举了哪家医院的儿科医生医术精、医德高、口碑好;哪家医院的儿科医生乱开药、态度差、医术差,在网上引起巨大反响,众多妈妈“持帖看病”.热门帖子有何缘由,内容是否靠谱?14日,记者也对“红黑榜”做了探询。
【消息】郑州儿科医生红黑榜出炉
“女儿一直拉肚子,看了好几个医生都没治好。”14日,31岁的郑州市民王萍愁眉苦脸。
这时,网上一则帖子引起了她的注意。“汇聚妈妈集体力量打造郑州儿科医生红黑榜,榜单已经出炉……”王萍说,这个帖子指名道姓列举了哪家医院的儿科医生医术精、医德高、口碑好;哪家医院的儿科医生乱开药、态度差、医术差。
“太有共鸣了,都是年轻妈妈们的亲身经历。”王萍说,红黑榜里列出的医生,个别的她也接触过,大家的经历与感受是类似的。
根据王萍的提示,记者也找到了这则“红黑榜”.
红榜里全是负责任的好大夫,有医院与医生名字、擅长领域、网友们分享的看病经历等,其中有郑州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刘金权、河南省中医院侯江红、河南省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黄甡等18位医生;同样,在黑榜,也有详细的名单,记者看到大部分只用姓氏或样貌特征代替,例如吉某某、某医院儿科30岁左右瘦高内科女医生等。
【初衷】 **郑州妈妈的集体力量找好医生
记者留意到,这个红黑榜全来自于民间妈妈们的描述。
版主“默默五姨”说:“孩子是家长的心头肉,带孩子看病,就怕遇到态度不好或乱开药方的医生。为了避免更多妈妈走弯路,耽误孩子病情,她们想**起郑州妈妈的集体力量来打造一份郑州本地各大医院的儿科医生红黑榜。”
这个初衷得到了众多年轻妈妈的支持,帖子从去年7月份开始至今,一直很活跃,记者统计发现,至今已有10多万人次点击关注,有近300名年轻妈妈跟帖回复。记者统计发现,家长们对好医生、坏医生的评价具有一定的考量标准。
上榜医生考量标准
红榜:态度谦和,善于沟通,有耐心;医术好,让人感觉很信任;不乱开药,不乱输液,不过度医疗。
黑榜:态度差,冷血,不耐烦;技术不过关,病越看越重,甚至误诊;喜欢“下猛药”,动不动就挂水。
【探访】 红黑榜里的医生们
红黑榜里医生真相到底如何?14日,记者也到各家医院做了探访。
14日中午12点多,已是下班时间,但在郑州人民医院儿科诊室,刘金权还在给一位1岁多的宝宝看病。
按照工作安排,刘金权并不坐诊。但接到患儿家长的电话,他又特意赶到诊室。“能给孩子们看病,我感觉很快乐。”刘金权今年59岁,在儿科领域已奋战了30多年。记者留意到,很多小孩因为来看病吓得哇哇大哭。刘金权并不着急检查,而是先拿出一个小玩具,逗孩子们开心。有稍微大一些的小朋友,刘金权就跟他们聊天。“小朋友,你的双眼皮真漂亮啊。”“你在幼儿园里可乖可听话吧,一看就是好学生。”……
家长们对刘金权的评价是:和蔼可亲,总有办法让孩子们停止哭闹,是位很有心的医者;查得很详细,病状的判断也很准确,治疗很有效;最重要的是从不过度检查和过度用药。
红榜里还有一位医生是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黄甡,家长们的评价是:服务态度很好,很敬业。记者也潜伏去看了下,早晨8点到11点多,黄甡看了70多个病人,中间没有喝过一次水。有患儿家属说,黄甡大夫怕上厕所耽误给小朋友看病,敬业得让人崇敬。
对于红黑榜上大家评价的“差大夫”,记者发现,妈妈们只粗略用姓氏与相貌特征代替。年轻妈妈李芳说,大家的心声都是一样的,希望通过客观的陈述,对好医生进行夸奖,同样对一些不负责任的医生,也是一个警醒。大家都很默契地没有写黑榜上的全名,也是希望这些医生能够改正。
【说法】榜单有一定道理
对于这个“红黑榜”,医生们、患者家属、卫生行政部门也各有看法。
年轻妈妈王萍说,相信妈妈们的经历都有很强的借鉴经验,对孩子父母及孩子们都是一个有益参考。也有年轻妈妈说,不排除里面有个别言论不准确,尤其是一些黑榜的就诊经历,医生黑脸也可能是因为他当天身体难受或其他原因,最重要的是需要医患双方都多理解。
有一位儿科医生诉苦:现在儿科医生面临着“挣钱不多、压力不小、人留不住、投诉不少”的现象,希望大家多一些鼓励与支持。
对这个名单,医疗部门什么看法?对此,郑州市某三甲医院医务科负责人介绍,家长们的经历很真实,但也不排除某些看法不专业。“特别是儿科,孩子没有表述能力,病情全靠家长描述,这对医生而言,本身对于病情的判断就比较难。加上小孩的病情变化很快,医生们也不容易。”
郑州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卫生系统,他们也有一个标准来评价好医生,就是“三好一满意”.具体指: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当然群众满意,就是患者满意。这个榜单有一定道理,对于好的宣扬,对于差的也要批评学习。”该负责人坦承。
“被上榜”医生感觉“很受伤”
“‘红黑榜’的推出在医疗卫生界引起很大反响,无论上了哪个榜,对医生都是一种触动。” 有医生认为榜单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不一定全面,“因为网友并没有太多评价标准,只是靠自己的直观感觉和经历。”
“跟着感觉走”确实可能“走偏”.记者发现“红黑榜”出现“打架”现象。对同一个高大夫,有网友的描述是“很不负责任地推荐了几个价格昂贵又非常不必要的检查;态度非常冷酷,说话很不耐烦,检查也很粗鲁,总是没好气地催着我去交钱。”而另一网友告诉大家:“每次问什么问题,高大夫说话都是很温柔;对于繁杂的检查项目,高大夫也是先告诉所需费用,征求病人意见并说明检查的重要程度再确定开单子。”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被上榜”的不少医生感觉“很意外”,而“被黑榜”的医生感觉“很受伤”.一位田姓医生平时没太多时间上网,“不知不觉”上了黑榜。得知网友评价后她直呼“很冤枉”,说自己每天要接诊七八十个病人,对大家都很客气,但不管怎么样,也可能会有患者不满意,感叹“做个医生太难了”.
一人难称百人心。网上的评价多以服务态度为主要标准,不够全面。偶尔一次遇到一位医生态度不好就加以评论,没有对比性,而且每个医生的工作量不同,服务的患者群众不同,服务态度有时也会参差不齐。评价一个医生除了服务态度外,还包括医术等很多方面,患者到医院最要紧的是把病治好。
专家建言用好和谐医患的“***”
“医生的医德是一个主观评价,而医疗技术需要权威认证,这种网上披露‘红黑榜’的方式,对上黑榜的医生不公平,在强大的网络舆论面前,他几乎没有申诉的权利;而排出的红榜名单也有可能误导其他患者。”律师傅强认为,这样的“红黑榜”“不妥”,上榜的医生有权通过法律要求网民停止侵权和相关赔偿。
王忠武则认为应更多看到“红黑榜”这一“***”的现实意义和积极作用。他说:“目前**和医院都在努力加强医院管理,医院应将‘红黑榜’作为一面镜子,借此改进管理措施。”
王忠武认为,**和医院应该重视网络舆论,对此不敏感或过于麻木,只会造成矛盾的积累,不可取,而应以“闻过则喜”的心态来面对网友的评论,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变被动应对为主动改善,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同时,积极回应网友的质疑,兴利除弊,以正视听。
另一方面,王忠武提醒说,网络虽然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的平台,但容易出现非理性的、情绪化的语言,有些信息可能会言过其实。他建议患者遇到问题时首先应当通过主流、正当、合法的途径来解决,在网上发布信息时应客观冷静,不要无中生有。
这些观点得到了一些医生的呼应。唐群认为,“红黑榜”这种通过网络评价医生的方式对医生能够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是好事,建议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让“红黑榜”更全面更科学,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