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临终日志”勾勒出社会机制的欠缺

“临终日志”勾勒出社会机制的欠缺

2011-11-16 14:38 阅读:1377 来源:爱爱医 责任编辑:申琼鹤
[导读] 广东女孩黄妮超读初二时检查出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2007年,黄妮超考上了南方医科大学。大学时曾同时打4份工。今年6月,黄妮超大学毕业,因为患病,初试便被很多单位拒绝。7月份,她开始把每天的经历写成日志,为此,网友称之为临终日志,并呼吁为黄妮超募捐

    广东女孩黄妮超读初二时检查出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2007年,黄妮超考上了南方医科大学。大学时曾同时打4份工。今年6月,黄妮超大学毕业,因为患病,初试便被很多单位拒绝。7月份,她开始把每天的经历写成日志,为此,网友称之为“临终日志”,并呼吁为黄妮超募捐。
 

    “临终日志”,如同自己写给自己的悼词。这是对死的看淡,更是对活的不舍。阅读这些用生命撰写的“临终日志”,感动之余,社会也要有所反思。

    即便黄妮超的病不能最终治好,即便无法阻止死神的降临,但我们却有能力和责任让她活着时有保障、得帮助,离去时不孤单,有尊严。但我们做到了吗?种种不幸加之于黄妮超一身,无疑是个巨大的悲剧。死亡的悲剧或许不可避免,但有病无钱医,没钱无人帮,有证无人聘的悲剧却是可以减轻甚至避免的。但为什么这些不幸都降临到这个小姑娘身上?原因在于社会各种机制的欠缺和失灵。

    国家和各地设立了医保、大病统筹等多种保障和救助机制,但黄妮超患病10年,这些保障和救助机制到底发没发挥作用,发挥多大作用?如果真有作用,黄妮超想必不会如此艰难地为凑医药费去拼命挣钱,去求人借钱。当黄妮超病重住院,面临无钱付费的境况时,我们却看不到红十字会、慈善总会这类标榜救死扶伤,助人解困的身影,见到的是一群热心公益的网民为病重的黄妮超募捐奔走呼号。还有,刚刚毕业的黄妮超,希望找份好工作来为治病筹钱,虽然她的病没有传染性,但她面对的却都是歧视和拒绝,不管用人单位有着多么“充足”的理由,但他们的举动对一个病重却仍旧对生活充满热爱的毕业生,是一个多么沉重的打击。

    不到最后,不能轻言放弃。即使到了最后,也希望奇迹能出现。我们希望在黄妮超治病期间,不要再一个人面对病痛和死亡,不要只有热心网友奔走相助。我们希望有关单位和部门能好好读一读她的“临终日志”,虽然日志是黄妮超写给自己的,但何尝不是写给这个社会的?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