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调度,一分钟出车,城区内一般情况下10分钟到达现场,最长不超过15分钟。”
这是宁波市急救中心提出的服务承诺。
然而在城郊和偏远一些的山区,“120”急救车常常被指责“动作太慢”。
如果说考虑到地方偏僻,“慢点儿”勉强也算情有可原,可如果拨打了120,却被告知“无车可派”,那就让人恼火了。
昨天,鄞州邱隘的一名市民在网上发帖称,自己夜间叫急救车,居然被告知“无车可派”,要“等一等”。
是接线员个人工作失职,还是确实无车可派?
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住院医师晋职前或需到急救中心服务3至6个月
人手不够限制了急救车的全天候运转,也限制了医疗急救点的拓展。
按照《关于加强宁波市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实施意见》规定,城区每5公里至8公里设置一个急救点。
这样算,急救医生的缺口就更大了。
记者了解到,为暂缓人手紧缺局面,市区不少医院已分批派出住院医师前往急救中心轮岗。
有一名业内人士曾建议,将全市的住院医师作为急救“后援团”,既可缓解急救人手紧缺,又可增强医生的业务能力。
而卫生系统的一名工作人员透露,目前宁波市卫生局正在酝酿一项规定,将院前急救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一项内容,要求每位住院医师晋职前到急救中心服务3个月至6个月。
届时,或可缓解急救医生不足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