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铁镛发现的另一个问题是,社区卫生机构的设备太简单,有的甚至连肝功能都查不了。
在东直门社区卫生服务站,记者看到一位患者正拿着在朝阳医院做的彩超结果给医生诊断。站长陆薇告诉记者:“我们这儿只能测血糖,其他都做不了,只能让病人去大医院做检查。有的患者觉得自己的病不重,嫌麻烦干脆不做了,有的做完了也不会再回社区来。”
吴铁镛还有一个困惑,许多治疗慢性病、常见病的药不在基本药物目录里,大医院可以开,社区医院却不能开。在大医院看完病去小医院领不着药,“小病进社区”也就成了空谈。
“专家支援还没形成气候”
吴铁镛坦言,专家下社区至少可以通过临床带教,提高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他说,自己从事医疗工作40余年,对很多常见和疑难消化内科疾病都积累了一定的诊疗经验,尤其对食管裂孔疝的诊断和治疗有着很深的研究。“这种病的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只要能把它识别出来,不需要吃药,只需要进行生活方式的调理,就可以使病人痊愈。这些‘手艺’,都很适合基层医生掌握。”
可是,吴铁镛认为,目前,这种大医院医生或是退休老专家下社区支援的情况还没形成气候。大医院医生下社区坐诊,一般就是每周半天,带教社区医生很困难。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亚药理学会和英国药理学会主办的澳-英联合药理...[详细]
2月28日,GW制药宣布美国FDA授予该公司用于治疗儿童Lennox-G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