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研究提供了运动前"不要拉伸"的新理由

研究提供了运动前"不要拉伸"的新理由

2013-08-15 16:29 阅读:1639 来源:生物360 作者:k*o 责任编辑:koo
[导读] 我们是听着这样的告诫长大的:运动前要先做拉伸运动来热身。不过,所有关注运动科学的人都知道,近年来有不少实验都证明,运动前拉伸并不高明。研究者发现,所谓的静态拉伸会让跳高运动员跳得更低、短跑者跑得更慢;而且还不能显著降低运动受伤的风险。

    我们是听着这样的告诫长大的:运动前要先做拉伸运动来热身。摆出姿势并保持--比如用手触脚尖--30 秒或更久,然后我们的身体就可以变得更柔韧、强壮、不易受伤。


    不过,所有关注运动科学的人都知道,近年来有不少实验都证明,运动前拉伸并不高明。研究者发现,所谓的静态拉伸会让跳高运动员跳得更低、短跑者跑得更慢;而且还不能显著降低运动受伤的风险。

    现在,又有两个新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不要拉伸"的新理由。

    其中一项发表在本月的《力量与训练研究杂志》(The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上。研究称:假如你在举重前进行拉伸运动,你会感觉举的时候比预期力气更小、踉踉跄跄。此结果与另一项由克罗地亚科学家对以往实验进行的广泛深入的再次分析不谋而合,该项研究发表于《北欧医学与运动科学杂志》(The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这两项研究巩固了一个日益强大的科学共识:通常情况下,在锻炼前做拉伸不仅没必要,还可能起反作用。

    锻炼与拉伸之间的很多关联尚不明朗。特别是:人们不知道准确来说,拉伸到什么程度会使接下来的锻炼受到影响;也不知道是否锻炼前拉伸对一切体育活动都产生相似作用。

    为了让新研究涉及范围更广,同时解释上述问题,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University of Zagreb)的科学家梳理了上百个以前进行过的实验。这些实验中,志愿者先做拉伸运动,然后或跳、或扣篮、或举重或进行肌肉强度与力量测试。基于研究目的,他们只选择用静态拉伸作为唯一热身运动的实验;剔除了那些让志愿者在锻炼前除拉伸外还慢跑过或做过其他动态热身的实验。

    最后,符合他们选择标准的共有104项研究。他们综合这些研究的结果,利用复杂的统计计算方法确定拉伸对锻炼的影响程度。

    同时,肌肉的力量也会变差。该研究的通讯作者、萨格勒布大学运动学教授葛兰·马尔科维奇(Goran Markovic)将肌肉力量解释为肌肉收缩时产生力量的能力。他与同事对过去实验的再分析得出结论:拉伸后,肌肉力量降低约2%.

    统计数字--尤其是对于竞技型运动员的数字--发人深省。计算结果是:静态拉伸让拉伸后的肌肉强度下降约5.5%;进行过90秒以上拉伸活动的人下降程度更大;若短于45秒,则影响减轻。总体而言,拉伸过的肌肉强度普遍减弱。

    还有一个结果是:肌肉的爆发力亦显著降低--最高可达2.8%.也就是说,想从起跑线上立即起跑、将网球猛击出去、挺举杠铃、篮下盖帽、飞奔过马拉松第一程的人,都被拉伸"坑苦了".他们以拉伸运动来热身比完全不热身表现得差。

    为什么拉伸会影响运动能力,这两项新研究的作者还不清楚,尽管他们怀疑部分原因是拉伸的确起到了我们所期望的效果:让肌肉与肌腱松弛。然而,拉伸也让肌肉 储存能量和做爆发性动作的能力变差,就好比旧短裤上的松紧带一样--我敢肯定它害得我之前的跑步比赛用时过长,因为我要提着裤子赛跑。

    另一项新研究得到了类似结论。实验中,年轻健壮的男性志愿者被要求拉伸或不拉伸后做标准蹲举杠铃的动作。拉伸后,志愿者能举起的杠铃重量比不拉伸时轻8.3%.更有意思的是,志愿者们表示,他们觉得拉伸后比不拉伸时重心更不稳、身体更不平衡。

    马尔科维奇教授说:当然,新研究的结果主要适用于那些参加需要肌肉有强度和爆发力的比赛、而非耐力比赛的人们。不过有些研究也支持静态拉伸不利于长跑和远距离自行车运动的说法。

    "动态热身才是更好的选择。事先活动一下即将利用到的肌肉。比如开并腿跳或高踢腿,比静态拉伸更能让肌肉为接下来的运动做好准备。即使不用科学眼光来看,动态热身也更有趣。"


   从根本上讲,研究结果强调了不要在锻炼前进行拉伸类准备活动的重要性。马尔科维奇教授说:"我们可以确切地说:仅仅做拉伸运动并不是热身的好办法。热身运动应该提高运动能力。"他指出,热身不应当使运动表现变糟。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