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涉及机体、生理、心理、社会、法律、伦理等各个领域。从外科角度上看,手术刀妙手回春般雕刻,似乎冷若冰霜的手术刀,却融化了多少如雪山的心灵。让枯萎的枝条,绽放出春天的绿芽。按抚着那些受伤的血浆。细细地为那些绝望的呻吟。雕刻生命的车轮。手术刀很轻又很沉重。在医生的手里才那样挥洒自如。从内科角度上看,患病的机体如凋花败柳。在医生精心的呵护下又蓬勃生机。犹如对花卉的修葺拾掇。重新绘制生命的蓝图。毫无疑问医学不仅仅是科学,还是一门艺术。而时至今日的医疗环境,更要求医生艺术地服务。做个阑尾手术,恐怕都得考虑患者恢复后方便不方便穿露脐装。美容医学的发展更是说明了医学的艺术特性。
事实证明,从古到今,长城内外。很多著名的国内外医学家,首先必须有良好的文字功底。否则他的医学知识将随棺入土,湮灭在历史长河中。比如从散文的角度看黄帝内经。字字珠玑。别有韵味。而且便于记忆。无独有偶,很多著名的国内外作家都有学医或从医的经历或者具备良好的医学知识。
话说,明朝那阵,李时珍之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但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学而优则仕”是当时众多读书人的信条。学儒读经成为社会风尚,医学算是杂学,而医药技术虽为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所需,但却为士大夫所轻视。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医生的社会地位不高,这个貌似今天也未曾改变。李言闻如今天的医务工作者一样,经常教育后代千万不能从医。李医生原本不想做医生,曾三次参加科举乡试,科举难度比今天高考难得多。屡次不中,更为麻烦的是,二十岁的时候,他还染上了一种极为难治的肺病,死去活来,才算保住了命。转而决心学医。李时珍虽然乡试不中。但是在他完成众多的医学著作的过程中。实际上身兼植物学家、文学家、画家之职。在他的医学著作中,很多叙述增一字累赘,减一字词不达意。《本草纲目》中的插图栩栩如生。没有电脑软件,没有数码相机。不佩服都不行。
外科医生华佗同样有很多著作。遗憾的是《青囊经》失传。
再看看国外的一些医学鼻祖。希波克拉底在西方有“医学之父”之美誉,他和他的弟子们写下了现代医学的开山之作《希波克拉底文集》。著名的希波克拉底宣言就出自这部书中。这部书中谈论了医德,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主张在治疗上注重人的个性特征、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对患病的影响。可见《文集》中的人文关怀堪比任何一部谱写大爱的文学艺术著作。不仅仅是一部医学专着。《希波克拉底文集》没有文学小说中的具体人物、时间、地点等要素。实际上每一人都可能是《文集》中的主人公。
现代医学的长足发展得益于文艺复兴的狂潮,很快就波及医学领域。逐渐摆脱中世纪的精神桎梏。帕拉切尔苏斯首先指出人体的生命过程是化学过程,他重视实践,反对烦琐的经验哲学,反对中世纪的传统和权威观念。他说“没有科学和经验,谁也不能成为医生”。他勇敢地向墨守成规和盲目崇拜进行斗争,公开焚毁了加伦和阿维森纳的著作。
在封建社会,各民族无例外地禁止解剖尸体,因此人体解剖学得不到发展。医书的解剖图几乎全是根据动物内脏绘成的。而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化,把人作为中心,这反应在医学领域内,人们首先重视的就是人体的构造。首先革新解剖学的是意大利的达芬奇,这位伟大的艺术家认为作为现实主义的画家,有必要深入了解人的解剖结构,尤其需要了解骨骼与肌肉,于是他开始从事人体解剖。他所绘制的700多幅解剖图,传至今日只有150余幅,但画得大都准确、优美。达分奇首先对加伦的解剖学发生疑问。他曾往气管吹入空气,但无论如何用力,也不见心脏膨胀起来,由此证明加伦所谓肺与心相通的学说是错误的。他还检查过心脏的构造与形态,他所画的心脏图较以往有关图画正确得多。此外,他还发现了主动脉根部瓣膜的活动及其性质,证明瓣膜的作用在于阻止血液回流。他所提到的心血管方面的问题,不久就引起了医学家们的注意。在达芬奇逝世24年之后,1543年,年仅28岁的维萨里完成了按骨骼、肌腱、神经等几大系统描述的巨着《人体机构》。首次比较精确地描绘了人体结构。
医学救人,文学树人。医学与文学艺术源远流长。医学是理性的,来不得半点马虎。所谓谈话治疗式的心理干预。实质是理性介入而且需要药物进入。而文学趋于感性。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肉体的各种痛苦以及带来的精神上的折磨,恐怕是学医的人最能领悟。所以累积生成于肉体及精神的认识感受,而源于医学冲积沉淀的文学是深刻的。或许这也是众多如鲁迅先生一样弃医从文的作家们,作品脍炙人口的原因之一。
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母亲,而医学是体验生活的最佳途径。在医院,你可以看尽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可以看尽亲情的撕裂;友情的暗淡;可以验证久病无孝子的千古传说。贫穷会让很多人失去了做一个“好人”的能力。而在医疗纠纷中,医患双方的尔虞我诈,刀光剑影。战争在批量爆发。看不见硝烟,却是一种另类的硝烟滚滚。中国人的人性在这里体现得最为彻底。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诸如特权医疗,诚信缺失,以及人性中的最卑鄙与无耻。还有卑微。最终患方失望,医方失望。以至医疗环境死水一潭而又暗流汹涌。更多的人已经无法静心致力于学术。他们疲于防备。庞大的医学研究生群体在学术腐败的大环境下,抄袭学术后,并没有多少工作机会。而又有很多的人在等待医疗。初期白内障排队至晚期才有手术机会。这是铁一般的事实。还有更多致死性疾病。失去了最佳的手术时期。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儿。文学艺术已死,文学艺术未死,不过是还在婴儿时候就被流产了。这就是**!或许这是一个医学与文学艺术一同殉情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