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护为什么对医院行政管理人员“恨之入骨”?
2017-03-15 19:15
阅读:5056
来源:医脉通
责任编辑:谢嘉
[导读] 3月7日,笔者针对怀化市第一人民血液科副主任因为出院病历归档拖延被罚款写了篇评论:《天价病历罚单震惊医疗界的思考》。
3月7日,笔者针对怀化市第一人民血液科副主任因为出院病历归档拖延被罚款写了篇评论:《天价病历罚单震惊医疗界的思考》。在下面的留言中,不少人痛骂医院的行政管理人员,甚至以偏概全全盘否定,可见临床医务人员与医院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误解与矛盾并不是个别现象。
同在一个单位,“本是同根生”,但由于岗位不同,偏见为何如此之大?今天想跟大家谈谈临床医务人员与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那些事。
医患关系紧张加剧内部矛盾
如今医患关系紧张,临床医护人员被伤被杀事件层出不穷,让诸多的从医者心寒与无奈。当这层矛盾长时间无法缓解时,怨气、委屈、悲哀等压抑在内心深处,内部的矛盾就可能因此而被激化。当医患**发生后,临床医务人员受到辱骂或者身体伤害急需有人“撑腰”时,面临主管部门、社会舆论、无理医闹等多重压力的行政管理人员极容易被戴上缩手缩脚、处理不当、推诿扯皮的帽子。久而久之,临床医护人员对行政管理人员的意见就会进一步加深。
行政管理人员结构组成复杂
在不少医院的行政管理人员组成中,安置人员曾占了很大部分比例。高层次人才引进时家属安置、退伍军人的安置、个别官宦子弟的安置等让每一位管理者头疼,这部分群体文化素质不一、能力水平不齐、专业特长难符,融入到行政管理人员队伍中,难免会让整个医院管理的效率大打折扣。另外一部分行政管理人员则是从临床岗位退下来转岗而来的,工作**、行政素养都有待提高,让他们再来管理临床医务人员则有些能力上的先天不足。尤其部分领导岗位,本身可能技术能力还不错,但因为缺乏足够的领导控制能力和与时俱进的意识,行政管理只会眉毛胡子一把抓,徒增临床工作的压力,让医护怨气横生。
临床医护人员职业特点特殊
现在不少医院的***条件越来越高,省市级的医院一般都是硕士打底,低于这个学历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特别是部分专家级别的医生,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所接触的人群“三六九等”,官宦士子,商贾巨贩,可谓眼界开阔,人脉丰富,自己社会地位上也算“有头有脸”之人,面对这样一个高学历、高技能、高情商的群体,谁来管都是件那么容易的事情。一条制度刚出来还没执行可能就已经被批判的一无是处,一个举措贯彻起来要是稍有漏洞可能就被钻空子或被**,话说起来刺耳,却是现实的窘境,只有经历管理之痛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五味杂陈。
现代医院管理体系尚未建立
我国医院的现代化管理始于**以后的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除部分大医院管理理念与方式能称之现代化外,其他各家医院的管理还都相对粗放,还远远达不到真正的精细化、信息化和精准化,更谈不上体系建设。对于医疗群体的科学管理还处于比较低级的状态,管理手段与激励举措比较单一,如只罚不奖、罚多奖少、有令不行等,简单粗暴型的管理方式容易激化内部之间的矛盾。加之近些年,国家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对于医务人员的考核与管理提出了严格的标准,这些标准在执行过程中,不同程度的触及到了一线医护人员的痛处与不快,令他们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埋怨更深一层。
部分临床医护存在偏见误解
从个别激进分子的留言中,感受到他们对于行政管理人员的厌恶,甚至认为行政管理人员是寄生虫,是拿着一线医护人员创造的价值干着惹他们厌烦的事情,仿佛没有这些群体的存在医院能运行的更健康、更优质。这类偏见显然有些过大,在绝大部分的医院里,行政人员的薪酬待遇基本是在平均线以下,部分人员的辛苦程度也并不低,这一点从临床转岗的人员会深有体会。在医院里挨骂最多的是与医生关系最近的医务部,最乱、最繁琐、最吃力不讨好。因此,技艺精湛的专家从不会想着从临床一线调到徒有其名、难有实绩的管理岗位,即使是***也不会那么情愿。总得来说,每个岗位因分工不同体现的作用也有所不同,有所误解那是因为不在彼此的岗位上无法感同身受,理解不了不同的工作不易于辛劳。
同在一个屋檐下,同属一家人。无论是奋战在临床一线的白衣天使,还是在后方辛勤奉献的行政管理与保障人员,都在为治病救人这个最终的目标而操劳工作。和谐为贵,家和万事兴,行政管理人员对临床一线人员多些关照、多些宽容、多些激励,临床一线人员对行政管理人员多点理解、多点认可、多点忍让,这样的医院才能拧成一股绳,让患者受益,让社会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