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地都在加紧推进分级诊疗的步伐,一些省市已经明确提出逐步降低大型医院门诊比例,鼓励大型医院逐步取消门诊。大型医院逐步取消门诊这一提法,引发了业内外的热议。不少业界人士认为,这是大势所趋,但对此感到疑虑者亦不在少数。
一个新制度得以推行必然是能够产生极大积极意义的制度。目前我们国家的医疗框架呈倒金字塔结构,基层比较薄弱,顶层比较发达,患者求医问药不得不舍近求远,长途跋涉,扎堆大城市的大医院,异常辛苦。而大医院医生们更是辛苦,接诊一波又一波患者,超长时间工作,此外,还要应对复杂的医患关系。这些都不是大家期望的医疗。大医院取消门诊,则意味着大医院要转变职能,集中资源和精力解决重大疾病问题,主攻临床医学科学研究,届时,大医院不再人满为患,大医院医生的工作压力将瞬间减轻,再配合家庭医生制度的推开,患者也能在家门口看上病。
这么看来,大医院取消门诊能让医患双方都受益。不过,问题似乎没有那么简单。不少业内人士担忧,大医院取消门诊后,大医院的医生是没有压力了,但是,没有患者,他们的收入缺口如何补?另外,大医院取消门诊,患者只能去基层医院看病,未曾有过“压力”的基层医院应对不了怎么办?这些问题都需要直面和研究。
大医院门诊收入缺口怎么补?
俗话说,患者是医生的衣食父母,大型医院逐步取消门诊,大量患者将流入基层医疗机构,无论从经验积累上,还是收入上,于基层医疗机构都是有利的。但是,曾经占据大量患者资源的大医院会习惯吗?突然失去了大量患者,仅看些许疑难杂症,医生们愿意吗?大医院流失的不仅是患者,更是收入。
广州某大型三甲医院门诊办主任算了一笔账。以广州为例,据广州市卫计委公布的数据,2014年医院门诊次均看病费用250.7元,三级医院的费用比平均数只高不低,按照日均门诊量一万人次计算,取消门诊后医院每日至少减收250万元,这意味着大医院将失去一个重要的受益来源。
“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大医院门诊收入约占40%,比重不小。”该主任认为,必须充分考虑大医院门诊取消带来的缺口如何补。“若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以填补缺口,住院费用便会提高,将引起患者不满;若通过降低医务人员薪资或是裁员以节约成本,又可能降低医务人员服务水平,引发患者抱怨。”
也有人建议,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推进医生多点执业,让大医院的医生流动起来,这样既能保证大医院取消门诊后医生的收入,又能让医生们发挥所长,弥补基层医疗资源的不足。
然而若真有需要,患者希望挂专家门诊怎么办?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得引导,进一步推进‘多点执业’落到实处,让专家‘出诊有所’,让患者‘求医有门’。”
基层医院“接不住”咋办?
有人担心,分级诊疗推行后,患者看小病进社区的观念一时间难以转变。不过,比起观念,患者似乎更担忧基层医疗服务质量。而这一点,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自己也是蛮有压力的。
广州海珠区沙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戎昕表示,分级诊疗后,可有的忙了。王戎昕与50名医生一同为社区居民服务,每年接诊量可达30万人次,人均任务量达6000人次。挑战摆在眼前——病人必然从大医院分流而来,但现在社区医院医生的工作强度已很大,如何应对?
以北京为例,2015年北京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年门急诊224.2万人次,区属二级和专科医院280万人次,地处东城三级医院门急诊总量1610.7万人次。社区专技人员1165人,区属二级和专科专技人员3009人,三级医院专技人员15574人。
“若按人头一算,相比较三级医疗专技人员数量,社区医疗机构服务量并不少,但病人蜂拥而至,还是‘接不住’。”王戎昕说。条件较好的中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尚且如此,更别说县级及以下医院了。
“若大型医院要取消门诊,‘金字塔体’必须先稳固。”王戎昕的这一说法,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多个场合强调的观点——我国医疗系统好比一个金字塔,塔尖是成规模、高水平的公立三甲以上医院;塔底是面向社会、覆盖广泛的医保体系;塔体,是为基层医疗体系提供支持的全国九千多家县级医院及社区医院。塔体稳固好,医疗改革便能向前迈进一大步。
稳固塔体,除财力、物力为之倾斜外,关键在人才。在广东3位医生率先探索开设“私人医生工作室”进行多点执业时,一直关注医改的省卫计委巡视员廖新波便提出,多点执业最有意义的做法,在于让好医生“下沉”到基层,让基层群众享受到更多专家级的医疗服务。
“这需要‘指挥棒’引导。”上述主任说,“资源的投入、分配都得调整,配套得跟上,才能有效改变‘大医生看小病,小医生乱看病’现状,促使各级医院取长补短、加速发展。”专家资源得深度融合,双向转诊得落到实处。这意味着,人员流动的制度、薪酬和保障体系的设定得明明白白,医院、医生的权利和义务得清清楚楚。“
对于大医院取消门诊这一提法,不少网友也发表了看法:
@卢药师:基层能解决的病,谁喜欢上大医院?应该大医院的专家轮流下基层。
@Hello____W:不如先提高小医院服务能力。
@飘_雨传奇:如果不解决社区医疗水平的问题,就解决不了医疗信任,就没人去社区医院。结合预防医学,个人档案管理,社区高端医疗水平,才会逐步解决问题。
@旅人Lin:我觉得这个方案非常好,早就应该往这个方向发展了,可以缓解大医院的压力,使病人也不用看病这么累,就是要好好建设社区医院和专科医院。
@猫猫爱苏酥:同意取消三甲医院的门诊,前提条件是,让三甲主治以上医师在社区医院开设专科门诊。
由上可见,若要让分级诊疗这一政策发挥最大效用,惠及更多群体,国家还需要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