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医改新动作? 组建首个医疗联合体
三甲医院每天人满为患,一号难求,一些一甲医院患者寥寥难以为继。如何才能缓解“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呢?记者13日从市卫计局获悉,市人民医院和谢岗医院组建了全市首个医疗联合体,此举既是实施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也能让专家“驻扎”基层医院来分流大医院的患者。
宁排长队也要堆大医院
李庆军是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专家,出专家门诊每天至少要看一百多名患者,“忙起来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但患者中有些只是高血压之类的普通病,在基层医院就可以解决问题。”
市人民医院是全市最大的三甲公立综合医院,年门诊量位达到了300万人次,几乎天天人满为患。该院有关负责人坦言,现在每天上午不到十点钟,院内就已经很难找到停车位了,其医疗资源的紧张程度可见一斑。
为何患者要扎堆到大医院排队看小病呢?该负责人分析认为,大型医院的工作环境、学术发展、工资待遇要明显优于基层医院,吸收了大量优秀医疗人才。而基层医院由于专业人员总量不足,医疗服务质量不高,容易让患者产生不信任感,所以宁可排长队也要去大医院找专家。
记者13日在市人民医院万江总院的门诊大厅随机采访了十位患者,结果有六人表示习惯选择去大医院看病,其中一名三十多岁的女性患者称,当年还在读高中时她因喉咙疼,就近到镇街医院就诊,结果治了一个多星期也没效果,后转至市人民医院检查发现有声带息肉,一个小手术喉咙就彻底不疼了。“从此我看病只会选择大医院,万一在小医院被误诊了得不偿失。”
山区片可享三甲医疗服务
建立医疗联合体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就是让大医院的专家下沉到基层,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能力。据悉,去年下半年,谢岗镇委镇**主动跟市卫计局、市人民医院沟通,提出东莞市人民医院跟谢岗医院合作组建医疗联合体的构想。今年6月8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批示同意了这一请求。
谢岗镇镇委书记贾贵斌表示,此举无论对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还是对提升谢岗镇的招商引资环境,促进粤海银瓶新区的开发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的局面,让谢岗以及周边镇区的市民都可享受到“一甲医院消费,三甲医院服务”的新实惠。
在市人民医院看来,组建医疗联合体可以提升东莞山区片的医疗水平。“目前山区片没有一家三甲医院,谢岗、樟木头等镇街的患者出现疑难杂症往往要跑到市区去就诊,费时又费力。从7月1日起,我院就已经派出了36名医疗护理技术骨干率先到谢岗医院执业,包括呼吸内科、心内科、神经内科等专科的技术骨干。”
首期出资1.6亿元建新院
东莞的首个医疗联合体将如何运作呢?据市人民医院有关负责人透露,医联体所有投入由该院与谢岗镇**按1:1比例分摊,第一期共同出资约1.6亿元建设谢岗新院,新院床位规模为400张,以后新增床位数视医院发展情况另行审批。此外,市人民医院要建立安排技术骨干到谢岗医院轮岗,工作期限一般不少于半年。医生的工资待遇由谢岗医院发放,如待遇跟原待遇有差距,由市人民医院给予差额补偿。
据了解,市人民医院和谢岗医院还会落实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检查结果互认等制度。其中,双向转诊制度会结合病情需要和患者选择,谢岗医院无法诊治的患者转诊到市人民医院,由市人民医院诊治进入恢复期的病人,经患者同意可转诊到谢岗医院追踪治疗或康复。
目前,医联体在东莞只是首次试水,接下来是否会在全市各医院推广呢?东莞市卫计局体改科有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模式可以推广,“但是主要还是需要建立在市级医院与镇街医院有共同意愿的基础上”。
该负责人表示,虽然目前东莞这种紧密合作的医联体模式才刚刚开始,但实际上,医院之间的对口帮扶是一直存在的,“上级医院与下级医院之间会有固定的对口帮扶,专家晋升也是需要先去基层医院就诊的” 。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