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中医和西医的争执似乎与日俱增,伴随一些“神医”“**”的纷纷**,中医大有一种逐步走向巫术、骗术的窘况。西医大夫对于中医理念的否定更是日盛一日,中医确实到了一个需要自证清白的时刻。
令人稍显遗憾的是,由于诊疗理论存在较大的出入,因此,中医的许多诊断都难以与西医一一对应,因此,许多的中医病历,都难以找到一个获得现代的验证方法学认可的方法,中医依然靠自我吆喝的方法,来自我证明。而这种方法只能让中西医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在这样的环境下,西医大夫阿宝提出了一个脉诊挑战的想法,可谓是一个良好的解救方法。一方面,脉诊是中医的诊疗基础,是中医了解人体机能状况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中医大夫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而关于怀孕以后的“喜脉”状况,中医的各类书刊也多有描述,是一种非常具体的医疗现象。另一方面,怀孕又非常普遍,非常具体,不似“气虚”“血虚”那么不好把握。而且,对于怀孕,西医已经具有了非常成熟的判断方法,可以非常客观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怀孕情况。如此,以怀孕现象来判断中医脉诊的准确性及科学性,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
对于中医而言,这个挑战最大的障碍在于,在现实的医疗环境中,人们几乎已经放弃了通过脉诊来判断怀孕的方式。新一代的年轻中医,恐怕只在书上看见过“喜脉”,而在医疗实践中很少有机会进行实践。如此,真正掌握“喜脉”的中医大夫,肯定为数不多。但是,如果一个医生真正了解了脉诊的奥妙,对于其变化可以做到了然于心,所以,只要脉诊的理论是真实的,就一定会有中医大夫,能够将“喜脉”判断的八九不离十。如此,阿宝大夫希望5名中医应战的要求,也大致合理。不过,在笔者看来,如果能有一名中医,可以验证中医理论的正确,应该也可以算通过。
如果通过这样的挑战,确实没有一名中医大夫能够对于“喜脉”做出正确的判断。那至少可以这样理解,其一,中医关于脉相的各类描述,确实经不起检验,本身就是荒谬的。其二,中医关于脉相的描述或许是正确的,但现在已经没有能够掌握这个技能的个人,这是一个“失传”的技能,目前的中医大夫,已经不适合继续通过脉诊来为人判断疾病。不论哪一种理解,其结论都应该是大力限制中医的诊疗范围。
所以,脉诊挑战,既是一次机会,更是一次挑战,其成功失败对于中医以后的走向,必定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此,中医界应该拿出一种务实的精神,认真备战,用自己的实际能力,向世人证实,中医确实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笔者对此充满信心!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