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大夫,你只是观察,而我却是在体验”

“大夫,你只是观察,而我却是在体验”

2014-09-15 15:01 阅读:3387 来源:环球医学 责任编辑:李思杰
[导读] 患者即使康复了,如果没有好的就医体验,中间承受了很多痛苦,医院依然做得不够成功。那么,高质量的患者就医体验到底有多重要?医院如何做才能缔造最优患者体验? 高质量的患者就医体验到底有多重要? 一个人在患病就医期间,其生活状况会发生很大变化:如

    患者即使康复了,如果没有好的就医体验,中间承受了很多痛苦,医院依然做得不够成功。那么,高质量的患者就医体验到底有多重要?医院如何做才能缔造最优患者体验?

    高质量的患者就医体验到底有多重要?

    一个人在患病就医期间,其生活状况会发生很大变化:如手术患者,术前的紧张恐惧,术后的难忍疼痛、最基本生活能力的丧失;被诊断为癌症或终身疾病的患者,当得到医生告知时,内心受到沉重打击,瞬间似有晴天霹雳之感;即使慢性病患者,当他们面临着常进医院,天天吃药,承受疾病的折磨,心理上也会变得自卑、焦虑,精神上也会感到痛苦、不安。常有这样的情况:对于患病的同事、朋友,甚至是亲人,我们总想为他们做些什么却爱莫能助,其中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对病患的亲身体会,他们的痛苦体验往往是平常人难以想象的。

    而作为医者,学会与患者换位思考,对患者的痛苦感同身受则是我们的职业使然。高质量的患者就医体验才是良好医疗服务的核心内容。注重患者的就医体验,对于医者,对于医疗卫生行业的管理者至关重要。它可激起爱心和同情,它可唤醒职业良知,它可以点燃钻研和创新的火种。

    好的患者体验能降低死亡率、再住院率,并且提高患者满意度;在医院效益提升方面,让患者满意不仅会缩短平均住院日、增加医院收入,还可以降低员工离职率,以此形成效果非常好的良性循环。

    医院如何做才能缔造最优患者体验?

    对此,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表示,为了缔造最优的患者体验,医院及医生应做到以下2方面。

    首先,改变医生资质评价。

    医生在成长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在于资格资质。王建安坦言,中国医生成才的过程是含糊的过程。为此,浙医二院取消职称决定手术资质“一刀切”的做法,评定主体由职能科室转至临床科室,并重视破格授权,实行动态维护,两年常规审查,资质系统全院公示,建立全面的指标考核体系:包括业务量、并发症发生率、手术重返率等。这些指标的建立,会推动医生自发地提高服务质量,创造优质的患者体验。

    近年来,各医院都在推行MDT.遇到棘手问题,就请其他科室同仁过来会诊,这在王建安看来,并不是多学科合作。真正的跨团队是固定的学科、一定的人员、围绕一个疾病的诊疗过程,从一开始就进入MDT,王建安说,这是一种主动过程,是相对固定的学科讨论的模式。“我们是一个大的团队,有麻醉、放射、外科等科室人员,在做手术之前,我们就充分地讨论,这样主动的MDT模式是病人最需要的模式。”

    其次,给予患者充分的知情权,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

    在文化上,王建安主张医护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传递患者被尊重、被接纳、被关爱的感受。医生根据患者最基本的要求以及特殊要求对患者进行关爱。

    让患者满意,不仅要让患者知道医院能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让患者明白什么是医院做不了的。比如浙医二院新开设了滨江院区,医院会不断通过媒体告知患者,新院还没有儿科、烧伤科等科室,以免病人来了无法得到医治延误病情。

    王建安同时表示,尊重患者知情权,还包括对待一些对治疗不配合、需要把手脚绑起来的患者给予知情同意书,“就约束来看,我们都是要尊重患者,让患者得到充分的信息,从他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王建安说,患者的信息知晓权,包括有权在安全及隐私的医疗环境中接受诊疗、有权获得院内或院外其他专业人士的建议并参与治疗方案制定、决定选择的治疗方式;有权复印病历、取得医疗费用明细清单;有权表达减轻疼痛、拒绝或终止治疗计划或在治疗开始后终止治疗,决定病危时是否心肺复苏。

    让一家医院得到提升,就一定要让医护人员拥有爱心,给予患者最舒适的就医感受,当患者有了优质的就医体验,也就意味着医院大发展的时候到来了。

    “大夫,你只是观察,而我却是在体验”,这是《病患的意义》作者图姆斯的大声疾呼。愿这句医学界的名言回响在每个医者的耳畔,愿病患渴望关注的目光常现于每个医者的眼前,愿医院能更加注重患者就医体验!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