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的提出已经有一段时间,它是一种满足分级诊疗,合理分配医疗资源,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医疗模式。很多地区已经开始试运行医联体模式,实践发现其有利有弊,弊端的体现是无法避免的。如何解决这些弊端,对医联体进行适宜地改进,是非常重要的。
医联体的纽带是利益
现在的医联体,可以说是互相利用的关系。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中国的公立医院都不是标准的公立医院,医院自负盈亏,大家都要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大医院想吸收多一些病人,小医院希望大医生来我们医院来做手术,各有利益诉求,最后平衡点在利益的分配上。在医联体中,大医院利用小医院,小医院利用大医院,彼此之间是互相利用。
从医联体的结构来说,大小医院的连接有四个纽带。第一就是技术纽带。大医院的医疗技术支撑小医院,小医院无法解决的就转诊到上院去,上面的医院康复病人转到下面的医院;第二是利益纽带,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纽带。如果内每个医院都是***法人,就会都想要自己医院的利益最大化,那么如何平衡同一个医联体内不同医院之间的利益就尤为重要;第三是IT纽带。比如通过互联网,传递病人信息,交流诊治病情,相互转诊等;第四是行政纽带。其中,利益纽带是动力,也是最核心的要素。
如果做得不好,医联体很有可能演变成一种虹吸现象,把病人、医生和护士都吸收到了大医院,这种“大树底下不长草”的现象,严重的违背了医联体的初衷。这种情况存在的原因,就是医联体内部的利益分配不均。
要想解决这样的问题,加强分级诊疗还是最好的方法。卫计委正在制定分级诊疗的标准,不同级别的医院适宜哪些技术看哪些病。如此一来,这样在一个医联体里,不同的级别的医院里有各自的不同的归位,就不会出现利益分配的问题。
分级诊疗:优势与风险并存
分级诊疗可以规范就医程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看病途中三天,看病过程三分钟的情况。而纵向的医联体模式,具备这样的先天分级优势。因为医联体内部就是有级别区分,所以分级诊疗更加方便。
但是这里面也有缺陷。那就是有些下级医院为了利益,可能会扣住病人。也就是说,再完善的制度和方法,如果不能合理的分配利益,也会因为经济问题产生矛盾和瑕疵。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