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94岁的儿科医生张金哲

94岁的儿科医生张金哲

2014-08-15 16:12 阅读:2247 来源:医学论坛网 责任编辑:李思杰
[导读] 在北京儿童医院特需门诊的诊室里,94岁的小儿外科大夫张金哲和不到两岁的病人年龄相差近一个世纪。 张金哲是中国小儿外科的创始人之一,1950年率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创建小儿外科,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外科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北京儿童医院特需门诊的诊室里,94岁的小儿外科大夫张金哲和不到两岁的病人年龄相差近一个世纪。
 


    张金哲是中国小儿外科的创始人之一,1950年率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创建小儿外科,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外科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出生于1920的张金哲如今仍坚持每周出诊两次,每次接待两位病人。

    “真好!张院士检查完我就放心了。”患儿的父母看完病后感慨道。张院士看病细致认真,因为面对的都是小朋友,有时候,张院士也会变身“魔术爷爷”,伸着大拇指对患儿说,“你玩我这个,我玩你那个”,然后顺势摸摸患儿的肚子,查看病情。

    从零开始创建小儿外科

    **,我国仅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有规模很小的儿童医院,主要诊治小儿内科疾病,小儿外科还是个空白。

    张金哲选择小儿外科专业的动机缘于一位老师的孩子得了白喉,憋得喘不上气。当时,张金哲和他的上级大夫都无法治疗,眼睁睁地看着老师的孩子死在自己的面前。

    1950年,30岁的张金哲受命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建立了只有5张病床的小儿外科;

    1955年张金哲调任新建的北京儿童医院外科主任,15张病床,两间手术室,这在当时已经是全国最大的小儿外科中心了。经过几十年发展,目前儿童医院的小儿外科已经从只有普通外科发展到骨科、胸外科,肿瘤外科、新生儿外科等十几个专业,儿外科医生超过100人。

    50年代小儿外科初创时,为患儿做手术的器械都与成人的一样。为了提高手术质量,张金哲专门建了一个小作坊,亲自动手制作和发明了50多样手术器械,很多以他名字命名的手术器械和方法至今仍然应用在临床。曾经风行一时的“张氏钳巨结肠根治手术”所需的“环钳”,它的雏形竟是平常用于锁抽屉或锁门用的扣吊,再加上旋转螺丝就变成了环钳。

    类似这样的许多小发明都是从张金哲的工作台上诞生的,同事们把他的工作间称作“张金哲的小作坊”.

    学术成就获国际认可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张金哲致力于以创伤、感染、急腹症为主的小儿外科急症的研究,总结出小儿阑尾炎分型诊断、治疗以及婴幼儿腹部检查方法;还有肠套叠、蛔虫合并症的非手术疗法以及粘连性肠梗阻的分型治疗;创下了国内90例绞窄性肠梗阻无死亡的纪录,荣获卫计委颁发的技术***先锋奖章。后来张金哲专攻肛肠外科与胆道外科,设计了巨结肠根治术环钳吻合法、直肠纤维外膜松解尾路**成型手术及胆肠吻合防返流矩形瓣等手术,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重视并被频繁引用。

    张金哲院士在忙于临床工作的同时,还先后发表论文250余篇,涵盖小儿外科各个领域;著书20余部;参与撰写《小儿外科学》和《实用儿科学》《外科学》以及百科全书等巨著中有关小儿外科的部分。

    2000年,由香港的谭广亨教授及英国伦敦的Kapila教授推荐,张金哲在意大利接受英国皇家学会小儿外科最高奖Denis Browne金奖。该奖项是英国皇家学会以英国小儿外科创始人Denis Browne爵士的名义,颁发给世界上对小儿外科有突出贡献的医生。从1967年开始,全世界每年选拔1人。亚洲共有3人获奖——日本发明胆道闭锁手术的葛西,印度小儿外科创始人甘地和中国的张金哲。

    此后,2002年张金哲被授予印度小儿外科甘地金奖,香港外科学院及英格兰皇家外科学院授予张金哲荣誉院士。

    与病人交朋友

    张金哲教育自己的学生要跟病人交朋友。

    他说接待病人是一种艺术,能用3分钟把病情讲明白才是真功夫。患者及家属不清楚病情,医生若不事先把病情以及可能的突**况告诉他们,等出事了,医生即使口才再好都很难讲清,患者或家属也会很难接受。医生再怎么忙,也应该抽出时间耐心跟病人和家属“讲病”,把病情讲清楚,才能让患者有心理准备。

    面对病患,张院士还提出“降低20分贝”的态度,这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一个成功实例。在儿科,常见的情景是,孩子哭闹,大人嚷嚷,连护士叫号的声音都会被淹没。为此,一些医院为护士配备了高音喇叭。没想到结果适得其反,医院越来越“闹腾”.置身于这样的就医环境中,医生和患者哪有好心情?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曾提出“降低20分贝”的口号。一段时间以后,再有孩子吵闹时,家长就说:“乖,护士阿姨说话的声音都听不见了。”声音小了,架也就吵不起来,冲突就化解于无形。张院士说,自己什么态度对待别人,别人就会用什么态度对待你。医生和颜悦色,病人也不好意思恶言相向。

    张院士常对学生说:“好的儿科大夫必然是爱孩子的大夫。”在儿科经常有这种情况:医生对患儿很好,可患儿不但不领情,还打骂你甚至咬你,对这样的孩子,医生也要爱。医生对病人的爱是没有条件的,医生对病人有“爱”,病人又怎么会为难医生。当个仁爱的医生,要从治疗方面为患者着想,也要从经济承受能力等方面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能用最简单的方法、最便宜的药治好患者,那才是好大夫”.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